最美的遇見
--讀胡霞的散文集《位置》有感
我一直以為,最美的遇見便是在繽紛美好的季節里邂逅一段浪漫情緣,在饑餓難耐之際品嘗一頓美味佳肴,而當我翻開胡霞的這本散文集《位置》時,我才知道,人生中還有一種最美的遇見,那就是當我們的身心陷入渾濁世界辨不清方向時遇見一本開啟心智、潤澤心靈的書籍。
盡管閱讀一直是我喜歡揮霍時間的方式,但近年來,海量便捷的網絡和手機閱讀,已讓雙眼布滿了污垢和塵埃。已經很久沒有這樣靜下心來捧讀一本完整的書,而且是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讀完它。是什么魔力,讓我遇見它就手不釋卷,非得合上最后一頁才肯罷休?是什么故事,讓已經變得麻木不仁的心靈又慢慢激動顫栗起來?
有人說,一本書,只需翻看開頭五百字,便可以決定這是不是你想要的書。是的,翻開《位置》這本書時,千字的簡短序言便讓我的目光深情駐留,這是我喜歡的敘述方式,也是我喜歡的內容。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真情的自然流露,找到了心靈的共鳴感受,找到了人生的深邃思考,也找到了人性的真摯關懷。
其實很早便知曉胡霞的散文寫得極好,其散文《邂逅母愛》曾榮獲過全國一等獎。很多年前,我也在一位領導的辦公室里看到過她與丈夫合集出版的《沙畫留聲》,但因為與那領導不熟,便沒好意思開口借看這本書。后來,我調到了文聯,因工作之便,見到了胡霞本人,也有了一些接觸,但這種接觸還只是工作層面上的,只是憑感覺認定她是一位對生活熱忱,對工作認真的女子,有著閱看世事的豁達包容,笑對功名利祿的風輕云淡。然而真正意義上認識她,還是通過這本書--《位置》。翻開第一頁,我覺得自己就像踏上了一條抵達她心靈深處的連心橋,在曲徑通幽的行走中,我看到了人性中最為善良純真的一面,看到了一顆摯誠悲憫的赤子之心,同時也看到了作者內心深處那一片柔情詩意的天空。胡霞無疑是非常有擔當精神并十分注重人文關懷的作家,在她的心中,始終飽含著一份深深的憂思和責任感,她沒有像絕大多數的寫作者只是停留于個人情感的宣泄和意境的營造中,而是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底層民眾,投向了那些被命運擊打得七零八散的卑微者。她吶喊出了藏匿于角落里的疼痛,反復吟唱著人性的善良和溫暖。正如她在序言中所言:“盡量把生活的點滴打磨成閃亮的珍珠,把平凡的事物演繹至藝術的層面,把卑微者的心靈放大至宇宙,唯有這樣,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審美價值,才能感人至深。”“藝術不僅要有美感,賞心悅目,而且還要有感人的,能觸動人們內心的真善美的,能激發人們向上、向高、向德,能給人以精神動力,滿足人的靈魂食糧,喚醒善的本意。”胡霞不僅做到了這點,而且做得是那么絕妙,她用自己的寫作姿態告訴了我們,有一種寫作無關風月與功名,只是在塵世間灑下一片甘甜的雨露,投射一束溫暖的陽光!
遇見一本書,也是一種緣分。我不敢說這種緣分會在每個人心底扎根,但這本書以其自然流暢的講述形式和深厚豐富的接地氣內涵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心生敬意!
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與人同行”。同行中的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被生活丟棄在發霉角落里的人,但作者總是用心地將他們從陰暗處一一挪移到人們眼前,用其細膩深情的筆墨裸露出這些卑微者的傷痕和疾苦,喚醒公眾的良知和責任感。第二部分“云游心蹤”。這是作者在行走中繪下的風景,跟隨作者的腳步,我們不僅能夠開闊眼界,身臨其境地去領略異國他鄉的風情,迷醉于那山山水水的秀麗景觀中,更重要的是喚起我們對自己人生和當下生活的多維思考。第三部分“心靈碎片”。看似作者生活中的剪影碎片,其實講述的都是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哲學。我們在窺探作者的生活和內心世界的同時,不知不覺就會陷入對自我生命的拷問和反思當中。
清泉潤心田的敘述
如果說思想性和藝術性是一組數字后面的0,那么可讀性則是一組數字前面的1。沒有可讀性,后面的所謂思想性和藝術性也終究為零。
《位置》這本書,首先吸引人的是它的可讀性,你會深深地被書中的這些底層人物命運所打動,這些都是我們生活當中常見的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在作者出神入化的筆下,他們都是那么鮮活、生動。如第一篇文章《位置》中的李醫生。李醫生是位盲人,但殘酷的生活并沒有壓垮他,他用自己殘缺不全的身體鉆研了按摩技術,開了一家盲人按摩院,作者也是因一次腰椎間盤突出癥而認識了李醫生,讓作者好奇的是,在這個條件簡陋,狹小的按摩院里,生意卻那么紅火。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作者發現李醫生不僅擁有高超的精湛技藝,而且還擁有一顆非常高貴的靈魂,正是憑借著為別人就是為自己的理念而讓其人性的光芒灼灼生輝。文中所敘,“李醫生應該得到別人的幫助,而他卻憑著自己的雙手一直在幫助別人,非常了不起。”、“一個內心強大的人能夠彌補任何肢體上的殘缺,從而在世上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如作者后記中所言,“人的一生站在什么樣的空間,有什么樣的影響力,給社會創造什么樣的價值,是由自身決定的。”故而,作者將《位置》這篇文章置于文集首位,并作為文集書名,這也是作者對自己寫作姿態的一個宣誓。
文集中《深夜我凝視著這個家》、《移向他鄉》、《鄉醫院》等文章,講述的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尋常事情,具有非常濃厚的生活氣息,但因為作者善于捕捉感動點,有著洞察人性的入微能力,所以能將最為打動人心的生活畫面和情景原汁原味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不得不為文中的人物命運所牽動。
當然,可讀性不僅在于內容上的可讀,還在于敘述上的可讀。同一件事情,在甲講來乏味可陳,但乙道來卻能意趣盎然,這就是敘述的魅力。胡霞說事,就像涓涓細流,無聲無息就流淌進你的心里,非常自然流暢,毫無半點作態和虛假,也不會刻意用一些太過華麗晦澀的詞句去搭建讓讀者高不可攀的云梯。如《當回紅娘》開篇寫道,“朋友A來電,要我幫她侄女介紹男朋友,放下電話,坐著有點發呆。介紹誰呢?”,一句犯難發愁的話,就讓我們好奇起后面的故事。《鐘點工》開篇第一句,“說實在的,第一次見到她我是不太滿意的,滿臉皺紋,像燙不平的衣服,找不到哪怕是半點平整的地方。”這種潛藏伏筆的敘述,讓我們知道作者后面肯定發生了驚人的思想轉變,但這種轉變又是如何發生的呢,這讓我們很想探知下去。作者就是用這些看起來非常平常樸素的語言,拋出了讓讀者繼續探詢下去的懸念,讓我們不得不跟隨她的講述,進入到一個又一個或美好或心酸的世界里。
對于樸實、優美、哲理詞句的運用,作者可謂爐火純青、揮灑自如。如寫卑微者的生活場景,幾乎全是樸實無華的詞句,在《生活使他挺起了胸膛》這篇文章中有這么一段話,“我問他拿到殘疾證后是否享受了各種待遇?他說我沒去享受,我問為什么?他說我們現在還過得去,就不想給政府添麻煩,等老了不能動了,再去享受。聽了他的回答,我愕然。面對他,我似乎矮了許多。”作者就是用這種直抵人心的敘述,讓我們的心靈一次次得到凈化和洗禮。而寫出行游記時,如《井岡綠韻》《煙雨三月走畬鄉》《綠色家園》則多為運用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排比,將井岡山,潭頭鄉,水漿森林公園的景致描繪得如夢如幻,如入蓬萊仙境,讓你一步步酣醉在作者的描述中。隨處能夠摘取的哲理智慧性語言則更是讓文章增色添彩,讓讀者靈臺透亮,如“一個人身上不能多一點也不能少一點,上帝造人就是這樣剛剛好。如一架機器齒輪與齒輪間咬合無縫,才能運轉自如。”、“一個人能時時做點美好的事是幸運的,能做成美好的事是很幸福的。”、“人的存在不外乎是靈與肉的結合,靈魂的純凈更能吸引人們去接近,高尚的靈魂比一切鮮活的肉體活得更長。”、“一粒種子是落入肥沃之土還是貧瘠之地,結果完全不一樣。”、“不在乎生的過程,必然選擇死的永恒。”
為生命立命的情懷
著名作家陳忠實說:“作家的使命,就是用筆勾勒出民族的靈魂。”北宋大儒張橫渠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胡霞就是這樣一位用筆為天地立心,為生命立命的作家,她關注民間疾苦,同情百姓遭遇,在她的寫作理念里,永遠將悲憫、關懷、大愛擺在首位,她的寫作都是真實的,而非虛構的。如《茶杯人生》這篇文章,描寫的主人公--他,就是胡霞在上下班途中經常遇見的一位靠賣廉價茶杯維持生計的中年男子。一次,胡霞再次途徑這條道路時,看見這位男子裝著茶杯的三輪車被一伙城管人員抬走,這位男子乞求、哀憐、含淚的眼神,讓胡霞感覺到城管人員抬走的不僅僅是一輛三輪車,抬走的還有這位男子的靈魂。對于這樣一幕生活場景,也許很多人會司空見慣,不以為然,最多也只是一聲嘆息或心生同情,但胡霞卻像被針刺了似的,為這位毫不相干的男子疼痛了一番。此后,她就坐不住了,天天為這個事情糾結著,直到看見男子推著三輪車和他的茶杯再次出現在鬧市中才又高興了起來。她高興的最好表達方式便是立即奔去那兒買兩只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借著購買茶杯之際,胡霞了解到這名生意慘淡的男子被罰了20元錢后更感不安了。之后,胡霞一次又一次地從這位男子處購買家里并不需要的茶杯,以致被全家人責問,才意識到自己確實是得了病,她的病是心病--老是擔憂著這位患有胃病賣茶杯男子的命運,直到自己幫助他找到了倉管員一職后,她的心病才算醫好。胡霞描寫的都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偉業,但就是這些小之又小的事情,讓我們心生慚愧。因為在太多時候,我們絕大多數人對這樣的場景和現象都是持觀望和麻木的心態,我們能夠盡一切所能去幫助身邊的親人朋友,卻往往看不見路人的傷痛。而胡霞不僅見到了,且裝進了自己心里,盡自己所能去關心和幫助他們,并將他們的故事傾注于筆端,借以喚起更多人對這些弱勢群體的關懷。
《茫然中尋找出口》這篇文章中的她,沒有工作,不負生活的重壓,在不到六十歲的年紀就顯得蒼老無比。丈夫去世,斷了300元的退休費,擺地攤的大兒子因為與敲詐他的社會上的“棍子”動了刀子而進了班房,大媳婦一聲不吭走了,丟下兩個年幼的孩子。二兒子開摩的,每天賺著極低的收入,有時運氣不好時,還被交警罰去一年半載的收入。老大不小的單身老三因在家沒地住,出去打工后,再也沒有回來過。就是這樣一戶人家想去申請低保,但找領導簽字的過程卻是千難萬難,費時近兩個月。在當她滿懷希望以為可以評為低保時,卻不想因為家里還擺放著好多年沒用過的舊彩電和舊冰箱而被取消了資格。胡霞描寫這類人物生活場景時,都非常用心,也非常細膩,她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獨具匠心的雕刻家,一刀一刀小心地把底層人物的悲苦立體形象地刻出來,從而喚醒我們每個人的良知和責任感。作者一年后見到這位婦人的情形是,“她的頭發全白了,還不到六十歲,身上穿了一件白色或者說是米黃色,反正已不是本色的上衣,臉上又黑又瘦,雙手布滿了老年斑。”一段文字就將這位婦人被命運擊垮的境遇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如婦人沒有評到低保時未曾開口就涮涮地掉眼淚,轉身出門時差點摔倒在結冰的積水里,帶著兩個年幼小孩卻不舍得打車等情景,都描寫得非常細致、心酸和感人,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夠深深地揪緊我們的心,并提醒我們思考起一個問題:(szftgk.com)是這位婦人的命運太不濟,還是我們的心平時太過堅硬?記得看過一篇報道,講述的是這樣一件故事:1935年,紐約市長拉古迪亞旁聽一樁庭審:一位老婦為孫子偷面包被罰10美元,審判結束后,市長脫下帽子放進10美元,說:"現在請每個人交50美分罰金,為我們的冷漠付費,以處罰我們生活在一個要祖母去偷面包來喂養孫子的城市。"所有人默默捐出50美分。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還不厭其煩地描寫了幫助這位婦人找領導簽字時歷經的曲折環節和過程,不僅替底層民眾道出了辦事的艱辛和不易,更重要的是對如何提高我們的行政效率和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思考。
意境深遠的思想
活著的意義究意何在?這個回答會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非三言兩語即能詳盡,這也是作者在不少文章中一再探索的一個話題。每個人都在找尋自己活著的意義,但受不同文化背景和地方民情影響,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追尋。正如《歸宿》一文中的父親追尋村莊前人的步伐,姐姐又追尋父親的步伐,活著的意義就是為未來歸宿而努力。三十歲時用一頭豬換回兩根柏木,五十歲省吃儉用打好壽材,又十年用全部積蓄做好生墳,再過十年花半年生活費買好壽衣,再五年寫好遺囑留下3000元辦喪事。如此一生的打拼似乎只為了那一天能夠走得風光,走得體面。這種歸宿人生不是父親一個人的人生,也是一代人的人生。接受了現代教育的我們,似乎已經沖出了這種思想束縛,有了更為鮮明的人生追求和想法。可如今,我們很多人又不知不覺陷入了為房子,為職位而永不停息打拼的人生,有了一套房便想要兩套,有了兩套便想要三套,有了三套想四套、五套;提了副科想正科,提了正科想副處,提了副處想正處……如此周而復始被欲望牽制著,誰又敢說不是歸宿人生的變異呢。
問佛:世間為何有那么多遺憾?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作者在《問自己》、《獨一無二的我》等文章中,多處道出了人生的諸多矛盾與遺憾。作者反復以自問形式闡述人類自身,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的矛盾與遺憾。“為什么靈與肉要分道而行?為什么有了經驗,卻沒有精力?”、“為什么人的一生要在犯錯中長大?在后悔中前行?”、“為什么知道得越多才知知道得越少”……為什么我們在追趕著現代文明時,卻又懷想古樸的鄉村?為什么我們逼迫自己快速成熟之際,卻又念叨著逝去的青春? 為什么我們總會遺憾陪伴父母時間太少,卻又以工作繁忙為由常不回家?人活著,總有著這樣那樣的矛盾和遺憾,書中已經告訴了我們:不必懼怕,矛盾與遺憾本就是我們生命中繞不過的一個重要議題。
走進他人,是為了比照自己。作者在《佛法自渡》、《建在法律地基上的國度》、《海上十字路口》等多篇游記中,不僅詳盡記錄了自己所見所聞所思,而且客觀陳述了這個國家的社會狀況與歷史文化背景,從而讓我們可以較全面地去了解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當然,我們在驕傲或羞愧地感受這種地域風情差別時,也可以較好地觀照我們自身當下的生活,從而對如何改進我們的一些制度和規則提出更為長遠的思考。認識一個國家,需以橫向和縱向進行比較,認識我們自身又何嘗不需要橫向與縱向的比較呢?一個人要真正認識自己,除了朝著內心深處走,還要朝著他處看。如今,全國上下都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員領導干部都要進行深入的批評與自我批評,這何嘗不是通過朝內走,朝外看來了解自己,檢查自己,改進自己,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徑呢!
一個人對自我生命的定義,除了會受基因影響外,更重要的是會受其所接受的教育和環境所影響。所以說,教育很重要,書本傳遞的觀念和知識也很重要。一本具有啟迪思想智慧,傳遞溫情關懷,引領人性向真、向善、向美文集的面世,就是作者對自我生命詮釋的最好意義,它在照亮自己的同時,也在照耀著他人!
極為贊賞后記中所言,“書出來就是意義,就如人活著本身就是意義一樣。我認為出書是對自己負責,對生活負責,對創作負責。”
最后,以《位置》中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醫生的要義是給患者以身心健康,生命的要義是給人以愛的幫助,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放置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