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后感
前一段時間讀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一下子就被它清新雋永的文筆所吸引。真是字字珠璣,讀來令人感到回味無窮。
最欣賞“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篇,這里面的《教師的六個學會》讓我感觸最深。
首先是“學會等待”。肖川博士說:“從我們個人的生命里程來說,我們90%的努力都是徒勞的,而正是這貌似徒勞的努力,使我們擁有9%的接近成功的機會,最終使得我們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
是啊,最后一刻的成功就是來源于日積月累的努力啊!如果沒有等待的耐心,沒有繼續的努力,那么成功終究只是水中月,鏡中花。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以前經常跟同事抱怨班里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太不積極了,提出一個問題后,舉手的寥寥無幾。每當看到這種情景我的心里就冒火,就會忍不住嚴厲地呵責他們。當現實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時,我便心浮氣燥,灰心喪氣,把所有責任都推向了學生,認為對學生采取任何嚴厲的措施都不過分。就這樣,我對學生增加了呵責,增加了失望,少了一分理解和信心。后來,在煩躁和苦悶過后,我耐心地向學生了解情況,靜靜地反思其中的原因才發現,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我身上。課前備課不夠充分,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對教學內容也是面面俱到,所以總感覺課堂時間很緊張。當提出問題后,不舍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就要求他們來回答,由于思考不充分,他們當然不敢或不愿意舉手。長此以往,很多學生就認為自己總是不會回答,慢慢的,他們就不再思考,不再參與課堂,仿佛聽課已經跟他們沒有關系了。這么想來,其實是我打擊了他們的積極性。后來,我下更大的工夫去研究教材,有詳有略地處理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思考。慢慢地,舉起來的小手越來越多,談出的體會也更加深刻。從孩子們閃亮的眼睛里,我看到自信正在他們體內成長,蔓延。讀了肖川博士的文章,我明白了,只有學會了等待的老師,才永遠不會對學生說:“你不行。”
再一個是“學會選擇”。正如文中所說的:“民主化、個性化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的內容、教育的方式的可選擇性為條件。而教師不是一個被動的被選擇的對象,而應是一個引領學生進行積極選擇的向導。因此,教師本人必須學會選擇,學會選擇教育的內容,選擇教育的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這就要求教師有非常豐富的積累,有高度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選擇能力。”(szftgk.com)俗話說得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一個人的社會關系是千差萬別的,每一個人的生活境況、生活道路也各不相同,世界在每一個人的眼中所呈現的樣貌、所展示的色彩,也就不盡相同。這諸多的不同就造就了富有個性的,千差萬別的一個個生命個體。因此,在我們的工作中,針對不同的學生,就要選擇不同的教育時機、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眼看孩子們就要小學畢業了。我前一段時間分批給他們召開了畢業前動員會,在思想上給他們加油鼓勁,希望他們能以積極的學習狀態愉快充實地度過小學階段的最后時光。動員會的效果十分顯著,孩子們的學習態度大都積極起來。我不禁在心里感到高興。
可是就在前幾天,班里一個本來學習就很困難的小男孩的表現卻跟別人大相徑庭。作業要么不帶,要么寫不全,多次苦口婆心的談話之后仍不見改善。今天忍無可忍之下,我請來了他的媽媽。一番交流之后我了解到其中的原因:從孩子出生,他的爸爸媽媽就鬧矛盾,這十年來都是媽媽帶著孩子住在娘家,夫妻倆各過各的日子,爸爸幾乎沒關心過孩子。直到前幾天,孩子的爸爸媽媽才剛辦完離婚手續,孩子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思想壓力大自然無心學習。當家長跟我講述這件事的時候,娘倆都哭得一塌糊涂。看著眼前的這一幕,我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才好。原來這個弱小的孩子一直以來都背負著與他的年齡極不相符的沉重的心理壓力。那么我要做的,除了更愛他,別無選擇。等他們情緒平靜一些后,我對孩子說:“現在你的爸爸媽媽之間出現了一些問題,媽媽很難過,她需要你的幫助。而你能幫媽媽的就是放下思想包袱,把自己的學習搞好。不讓媽媽為你的學習費心就是對媽媽最大的幫助。”他聽了我的話使勁地點了點頭。在后來的這幾天里,我總會格外關照他一些。課堂上,我會多給他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作業本上,比原來有了更多鼓勵的話語;課下,跟他聊聊天,了解他的心思,排解他的煩悶……在我的關注和鼓勵下,他的表現一天一個樣,為他高興的同時我的心里也有了些許的安慰。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這本書在一個個看似輕松的話題中高揚著對人的終極關懷。它突現的是人性的多姿多彩,是無數驀然回首之后的感動。它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有的是像朋友之間的促膝而談。讀了這本書,更是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自己身上的責任有多么重!那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做的就是“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