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讀后感
最近選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這本書來讀,閑來無事寫一下感受。在以前從未關注過相關的東西,別說思考了。也很少思考過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矛盾有多么的不可調和,讀這本書對社會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馬克思在第一手稿論述了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關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克思認為工資決定了勞動者和資本家之間是敵對的關系,而此前我一直認為兩者是互利的關系;此外,由于工資的是由對工人的需求來定的,所以勞動者就變成了一種商品,而工資就是其價格,而且被維持在“工人及其養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碼生活費用,只能維持與畜類一樣的生活。”真是令人震撼!
另一方面,馬克思還對亞當斯密進行了批判。亞當斯密認為工人的工資只有在社會財富衰落的情況下才會下降;而馬克思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他說工人在財富處于衰落狀態受到的痛苦最大,因為對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將面臨失業;在社會財富增進時,雖然對工人需求增加,但因為擴大生產而會導致工人的過度疲勞和早死;到社會財富達到頂點時,工人的貧困狀況不變。而且資本家可以較久的沒有工人生活,反過來工人卻不能活的那么長久。因此工人也離不開資本家。
讀到這些觀點讓我吃驚不小,但我認為資本家雖然在分享利潤時得到最多的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們應該看到工人就是脫離資本家,他的生活依舊是貧困的,而農民既然想成為工人,說明工人的收入要比農民的高,可以生活的更好;(szftgk.com)就像如今的中國,幾乎所有的農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民放棄種地。因為打工掙的錢是種地時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我認為農民成為工人,農民走進工廠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必然情況,是社會生產力增加的需求。
另外馬克思說:“只有勞動產品最微小、必不可少的部分回到了勞動者手里,這是和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不相一致的,我很奇怪難道在馬克思眼里資產階級就不勞動,實際上他們不僅要付出許多腦力勞動,而且還要面對許許多多的不確定的風險因素,工廠倒閉了,工人受到的沖擊小,到對于資本家來說可能是一場滅頂之災。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馬克思把工人說的太可憐了。
1844年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末期,應該說此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還沒有完善的制度,因為任何新的事物在剛出現的時候都不會是完善的,都要經歷一個“揚棄”的過程,而且新事物的產生一定會遭到當時人的非議,因為沒有人可以真正清楚地知道“人類社會要到哪里去”,只有他逐漸完善才會被人們所接受。
而作為后人我們還是要感謝馬克思,不是因為他是偉人,而是因為他幫我們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病所在,后人才可以對癥下藥,就是從資本主義的揚棄中誕生的,這是為什么要比資本主義優越的理論基礎;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有時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有必要說明的是,那種社會意識形態更優越,不是有理論就行的,還是要看實際情況,即人民的生活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