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的力量讀后感
語文能力是教出來的,還是讀出來的?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似乎為“語文能力是讀出來的”增添了一個有力的佐證。小學畢業(yè)的作家,獲得如此成就,當然不是教出來的。可是此言一出,立即會招致反駁——莫言畢業(yè)于北師大學魯迅文學院創(chuàng)作研究生班,并獲文藝學碩士學位呢!但是,莫言似乎一點也不給教育界留“面子”,公然承認自己36歲就讀北師大,純粹是“混文憑”,根本沒好好上過課。
那么,語文能力是不是不可教呢?當然不是,語文能力可教,也不容忽視,但是真正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教,而是大量的閱讀。這就是《閱讀的力量》想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作者斯蒂芬·克拉生是世界著名語言學家,他通過大量研究資料,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大部分老師花了大量時間,在課堂上教字詞句、語法規(guī)則、語文知識、閱讀方法、寫作風格,基本上是浪費時間,遠不如讓孩子“自由自主閱讀”成績更突出。
“自由自主閱讀”又稱FVR,是指純粹為了閱讀而閱讀,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節(jié)后的問題。若是不喜歡這本書了,也不必勉強讀完它。相對于直接教學而言,F(xiàn)VR是非常重要的語言教育方式。若是少了FVR,學生則很難獲得高階段的語言能力。
書中,學者Hermann的研究頗耐人尋味。他以《動物莊園》中的生詞為例,測驗兩組學生。第一組受試者以背誦方式來記憶這些單詞,第二組則是閱讀《動物莊園》這本書。事前兩組受試者都不知道要接受單詞測驗。背完單詞與讀完書一周后的測驗結果是背誦組的表現(xiàn)較佳,但是三周后再測,兩組受試者的表現(xiàn)已無分別。在前后兩次測驗時間內(nèi),背誦組的人忘掉了許多單詞,但是閱讀組的人分數(shù)反而增加了。由此可見,詞匯可以通過閱讀積累,不必專門記憶。同樣,語法知識、拼寫能力、理解能力等都可以通過自由閱讀完成,不是非教不可的。
也有人認為,只有寫才會寫,寫作能力是從實際寫作過程中培養(yǎng)的。克拉生則認為,寫作風格并非是從寫作經(jīng)驗中產(chǎn)生的,而是通過閱讀產(chǎn)生的。如果你每天寫一頁東西,你的寫作風格或是駕駛文字的能力并不會進步。相反,人在閱讀中遇到的語言歷練遠比寫作中要多。所以,要想形成良好的寫作風格,必須通過大量的自由閱讀,并從不同風格的語言文字中去品味和模仿。
書中引用了大量的研究來證明,F(xiàn)VR幾乎永遠優(yōu)于直接教學,不經(jīng)過正式教育,僅僅依靠FVR便足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那么,是不是學生的學習就不需要教師呢?當然不是,作者并不是完全排斥教師的作用,而是認為教師的力氣沒有用對地方。教師的主要作用不是花大把時間掰開了揉碎了地去講,而是應該想盡一切辦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給學生提供一個無壓力閱讀的環(huán)境。當孩子因樂趣而閱讀,當他們“上了書本的鉤”時,便會不自主地、不費力地掌握大量的詞匯,提升理解能力和拼寫能力,使用復雜的語法結構,建立良好的寫作風格。
傳統(tǒng)的直接教學認為,學生必須先熟習語文的技能,然后才能將這些技能應用到閱讀與寫作中,但這并不是人類大腦運作的方式。正確的方式應該是為了閱讀有意義的東西,然后在閱讀中發(fā)展語文能力。我們一直弄混了因與果的關系,不是先“會讀”才會“想讀”,(szftgk.com)而是先“想讀”才能“會讀”。
討論至此,可能還會有人提出質(zhì)疑:既然閱讀的力量如此強大,那為什么有人讀了大量的書,可謂學富五車,卻仍然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呢?
是的,這種現(xiàn)象十分普遍,原因可能是他們的閱讀一直是功利的。對他們而言,閱讀只是為了獲得信息、提取知識、應付考試,沒有真正體會到自由自主閱讀的樂趣。
同時,該書也就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以及方法上的指導,值得教師和家長們借鑒。
“幼年與青少年時期無所不讀的經(jīng)歷,與這個人此生最后的成就有正向的關系。”由此可見,大量的自由閱讀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教師與其花費時間去講,不如給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于學生而言,能夠沉浸在文字與思想的趣味中,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