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陽光下的蜀葵有感
讀到《陽光下的蜀葵》最后兩行,蔣殊說,“如果在合上這本書之后,你還能再想想我的故鄉,甚至想去看看我的村莊,就夠了。”
我得說她做到了。這些日子我的閑暇基本都泡在她的故鄉往事里,被指引著細細打量那些人事風物,老窯古井,對她的村莊院落竟也生出鄉愁一般的牽繞。晉東南太行深處的那個小村莊,村道隨山坳迂回起伏,支支脈脈地將人家貫穿成片。晨昏里總有雞犬相聞炊煙縈繞,春天梨花開遍,入了夏,蔣殊家那個四眼窯洞的小院,蜀葵就在金燦燦的陽光里一直明艷艷地開到秋天。
這就是17歲前蔣殊生活的村莊,那樣美麗著生動著,飽含情味地在歲月深處守望她。難怪在蔣殊身上總有那樣一種難以名狀的超然物外的東西,即便她嫵媚地朝你笑,也像山野的風迎面輕撫過來,帶著濕濕的泥土和植物的味道。
林語堂先生的年少時期也是在鄉村度過,他認為那樣一種親近自然山水的鄉村生活經驗,為他的內心世界結結實實地打了個真善美的底子,而且“足為我一生知識的和道德的至為強有力的后盾!彼诨貞浲曛畷r感慨地說:“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觀念和簡樸的思想,那完全是得之于閩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個簡樸的農家子弟的眼睛來觀看人生。”
蔣殊身上那種清風拂面的感覺,也是來自她心里常駐的故鄉的村莊吧,來自年少時期那個陽光下開滿蜀葵的小院吧,用她自己的話來印證,就是“歲月不曾流經我的村莊,我也從來不曾離開過我的村莊!
其實我跟蔣殊還沒見過面。微博還沒火起來的時候我們都開博客,我們愛管自己的博客叫“院子”,把它當心靈后花園來打理。每次打理完自己的院子就左鄰右舍地逛逛,也隨處走走看看。我記不清是怎么拐進蔣殊家的小院,卻很是記得那種撲面而來的鄉野氣息,有樹有雞,還有成串的玉米,那畫面和文字里氤氳著一種說不清的味道,吸引我一再地回頭。
我終于在這本書里找到了那種味道,那正是她年少鄉村《早晨的味道》。鄉村的早晨跟城市是不一樣的,雞鳴幾次后,女人把孩子推醒,孩子要先囫圇地洗把臉到學校去上個早自習,男人也要先下地去侍弄莊家,這時候,小院的里里外外就剩下女人忙碌的身影,先燒上一鍋水準備早飯,(szftgk.com)在空擋時間麻利地拾捯院子和菜畦,心里已經盤算好中午的飯菜。炊煙升起來了,雞們伸完懶腰開始覓食,自家男人的腳步聲在窯頂上響起來了,孩子們帶著狗呼啦啦地跑回來了,早飯熱騰騰地上桌了,這個清晨徹底鮮活起來,這個院子迎來一天最為生動的開篇。
就是這種味道,山野清冽的空氣中混雜著植物、雞、狗和炊煙的味道,是一輩子都盤桓于心的生活本來的味道。
我從來不在QQ或者微信里與生人交往,只有博客除外,博客是從交心開始,心靈一有共鳴就如同一見如故。蔣殊和她的小院,于我是有那種一見如故的感覺的。
蔣殊是家里老大,她從小就羨慕別人有個親親的姐。好吧,我非常愿意,如果你也愿意,姐幫你洗頭,姐的衣柜里,你隨便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