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悲慘世界讀后感500字
讀了《悲慘世界》,掩書沉思,這本書把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
當出獄后的冉阿讓背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嫌棄與鄙視時,善良的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但是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主教不僅沒有怪罪冉阿讓,反而將一對銀制燭臺送給了他并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主教的舉動感動了冉阿讓,讓他在善與惡的徘徊中毅然選擇了善。我終于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讓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后來,冉阿讓因樂于助人,得到了市民的愛戴,也得到了一個與“囚犯”有著天壤之別的稱號——市長。這時,我既感動又欣喜,畢竟好心有好報啊。這一切,無疑讓我們想到了那書中德納第與他的妻子,他們丑陋自私、貪婪的本性令人厭惡,他們為了錢財不惜一切進行詐騙。小女孩柯賽特受盡了他們的欺凌,他們待柯塞特很不好,整天叫她做這做那,還不給她穿好吃飽,并且一個勁地向柯塞特的母親要錢。母親本身就很貧苦,但是她為了女兒能過好日子,盡量滿足德納第夫婦的要求。
這是人性多么鮮明的對比啊,一種人總是刻意偽裝,但都將會識破,因為虛偽不可能永久。而另一種人在無論什么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正義、寬容的高尚情操。愿我們身邊多一些光明使者,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
篇二: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500字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一書,我認識到自立自強是戰勝困難的法寶。
書中寫的是:魯濱遜在航海途中遭到風暴的襲擊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他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和頑強的勞動蓋起了房子,種植谷物,馴養山羊,堅強地活了下來,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從魯濱遜身上,我看到了一個自立自強,勇敢地面對困難的高大形象由此我想到了自己面對困難的態度。
去年暑假,我參加了少年軍校訓練。早上5點起床疊被,空著肚子,繞軍營跑上五圈;烈日當頭,一動也不動的訓練姿勢,大汗淋漓,蚊蟲叮咬也不能動一下。這平常的訓練卻讓我叫苦連天,當時我以為再也沒有比軍訓更苦的事情了。可是,比比魯濱遜吃的苦這又算什么?
我們這些小同學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有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得到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多少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根本沒有嘗到過苦的滋味,干什么事總喜歡依賴別人,遇到困難,就常常束手無策,只會向親友師長求助。同在荒無人煙的荒島上的魯濱遜相比,我們哪有一點自立自強的意識?老師說我們是社會未來個主人,可我們小事都做不好,怎么去建設未來?
我們真的應該像魯濱遜那樣靠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從小事中培養自立自強的品質;像魯濱遜一樣,不拍一無所有,不拍艱難困苦,用自立自強的法寶,去戰勝一切困難,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新生。
篇三:復活讀后感500字
讀著《復活》,心靈一次又一次地受到震撼,不僅是為了男女主人公,特別是男主人公靈魂回歸的可歌可泣,更是因為自己內心與之產生的共鳴。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一次徹徹底底的復活。
在這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繪的精確、筆力的雄渾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這與作品內容的嚴肅性是相符合的。在這里,面對人類的苦難,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鎮靜,然而讀者卻不得不為見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動。托爾斯泰在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說整個俄國都被他翻了出來。他再現的藝術世界已經達到可作為一面"鏡子"的程度。偉大的真實!正因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義的萎靡因素,因而整個顯出了威力,如同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一般。然而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偉的紀念碑。它把19世紀末整個俄國的現實熔鑄進去,上面刻有窮人、貴族、獄吏、監犯、革命者、醫生、學生……里面混合了懺悔、憐憫、寬容、無恥、欺詐、放蕩……這里,作者唱出了人類藝術最崇高的歌:"我們為不幸者撒一掬淚,人世的悲歡感動我們的心。"當我們打開這本書,我們不禁感受到有一種心靈的復活--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的復活!即使是當代,許多人也許正在悄然地埋葬自己的這些美好的感情卻毫無所覺。在這種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正是《復活》這樣的作品來喚醒沉睡的心嗎?
篇四:老人與海讀后感500字
近,一本名為《老人與海》的書在我們家成為熱點話題,這得源于我從圖書館借回書后,一直在反復品讀,媽媽看我愛不釋手,便給我買了一本。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位老人常年獨安閑海上打魚。有一次,他釣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碰到了成群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斗。最后,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有人說:老人勝利了,可是,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啊,要說勝利者也應該是鯊魚,是鯊魚把魚肉吃了個精光,勝利者怎么會是老人呢?其實,說老人勝利了,是因為他那堅持不懈、頑強的精神,是因為他能夠在海上、在風浪中與鯊魚搏斗,老人是在精神上勝利了!
喜歡怎么樣的生活…
在讀這本書時,我仿佛不是在閱讀一本枯燥的書,而是在閱讀一顆生動的心,一顆赤紅的心,一顆跳動的充滿激情的心。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就像故事中,老人曾說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老人敢于挑戰極限,一次又一次地超越,這這種精神不得不讓我們敬佩,他所帶給人類的是一種自信,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從《老人與海》這本書中,我聯想到了奧斯特洛夫斯基,那個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一個全身癱瘓卻仍然寫出了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不就和老人一樣嗎——敢于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其實,在這時,勝利已不重要了,留在人們心中的是他們自信、頑強抗爭的精神力量,堅韌的人生態度已成為我們對他們敬佩的理由!
篇五:傲慢與偏見讀后感500字
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正如她自己所說,是在兩寸象牙上細細的雕刻,它是奧斯汀的代表作。這部反映婚姻問題的小說是作者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部,也是她本人最喜歡的作品。作品生動的反映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其社會風情畫似的小說不僅在當時吸引著廣大的讀者,實至今日,仍給讀者以獨特的藝術享受。她是第一個現實地描繪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恩的小說家,在英國小說史上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整部作品沒有滂沱的氣勢,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但就是這種簡單,精致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奧斯汀短暫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英國的鄉間度過的,也許就是周圍樸素,寧靜的氛圍孕育了她淡然的氣質。并不能因為沒有豐富的經歷,就對她的對于事物的分析能力有所懷疑,讀過《傲慢與偏見》的人一定會為她細膩,敏銳的情感所折服。在寫《傲慢與偏見》時,她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女孩,難道這不是一種天賦么?她的確很少接觸"外界",但思想存在,想象存在,這一切的存在就足夠。
篇六: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讀后感500字
天,我讀了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我受益非淺。
小說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從小就飽嘗生活的苦難。十月革命后,保爾受革命思想的影響,迅速成長起來。由于在戰爭中多次負傷以及勞累過度,保爾的體質漸漸不行了,最后全身癱瘓、雙目失明,被牢牢禁錮在病床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找到了新生活的方向,拿起筆進行文學創作,歌頌為國家和民族而奮斗的英雄。無論在戰爭歲月中,還是在戰后的和平時代,他所表現出鋼鐵一般的生命意志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都深深感染著我們。
聯系生活想想,保爾的精神實在可貴。現在是和平時代,人們的生活都富裕了,人們離開了窮困,有人也隨這離開了這種可貴的精神。在前進的道路上,有時你的面前可能會出現攔路虎,這時你該做的是掃除攔路虎,而不是躲開它。因為你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呀!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不能因成績好而驕傲、自滿,那樣只回成績下降,因為“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呀!
讀了這部小說我明白了:只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