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理想的風箏讀后感
常聽姥姥說,天上的每一顆星,都代表著一個人;星星閃爍的光芒,代表著這個人的人生路途。你若有遠大的理想,星星的光芒就會明亮耀眼;你若能笑著面對生活,星星就會有發光的動力。
現在,我又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只屬于自己的風箏,而牽風箏的線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文中提到的劉老師,身殘志堅。他抱著對生活執著的愛與追求,靠著自己樂觀開朗的性格,笑著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天又一天地活了下來,向我們成功地展示了生命力頑強的一面。
也許我們的生活是殘酷的,但命運卻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俗語說:“窮途末路”,但我卻不這樣認為。誰都知道,張海迪姐姐在五歲的時候,就因為疾病造成了高位截癱。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沮喪和沉淪,她靠著對生活執著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與疾病和命運作抗爭。她雖然沒有機會進校門,卻發奮圖強,學完了小學、中學、甚至碩士、研究生的全部課程,還自學了好幾種大學外語。她抱著“笑著活下去”的信念,以驚人的毅力,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對比之下,那些四肢健全、卻不懂得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是否應該感到慚愧呢?當你被父母或老師批評時、當你面對生活的坎坷時、當你站在生活的風浪面前時,你是否想過:這是生活在考驗你;你是否高高地昂起頭、挺起胸膛迎擊過風浪?你是否向生活的風浪展示過你燦爛的笑容?
努力吧!同學們,既然生活賦予我們健康的身體,就讓我們一起歡笑著放飛手中那承載著我們遠大理想的風箏吧!
篇二:理想的風箏讀后感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么一些流落街興的人,常常用無助的眼睛盯著我們,乞討要飯,當時我總會對他們投去同情的目光。當我學了《理想的風箏》這篇課文后,我改變了我的想法……
《理想的風箏》這個題目很是特別,我什么是理想的風箏?讀了這篇課文,我才明白其中的含義:這是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對生活的渴望,愛與追求,是對生活春天般的熱情與信心……
這篇課文講的是:“我”以前的一位歷史老師,這位老師雖年過半百,并且失去了左腿,但仍然那么頑強,講課時,他慷慨陳詞,課下,他還常常在學校操場上放風箏,他有一條右腿和一跟拐杖,行走不方便,別人要幫他放時,他卻說:“不,我自己來!”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老師,懷著一顆有無限追求的心感染著周圍所有的人。而那寫乞討者大都四肢健全,卻不去勞動,到處乞討要飯,借用別人善良的心來度過一生,又有何意義呢?
我們有時也總是被一些小事壓的喘不過氣來,甚至埋怨或絕望,可有些人都沒有想過憑自己的力量去征服或把困難壓倒,總是靠著父母,我平時也喜歡靠著父母,比如:數學題做不出來,需要講解,英語短文的意思不知道,要父母來查,每天收拾書包,要讓父母來提醒,可這樣的生活又能維持多久呢?
這篇課文不僅讓我感受到要自己用行動去戰勝困難,還讓我想到一個人要有信心和追求才能達到這目標。戰勝困難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學習中也是一樣的,如果迷失了方向,就像一只正飛在半空中的風箏,斷了線,失去了方向和平衡。“理想的風箏”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困難像彈簧,你強,他就弱了;你弱,他就強。”只有自己去打倒困難,朝著自己的目標出發,才會取得成功。
篇三:理想的風箏讀后感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課文,題目叫《理想的風箏》。故事講述的是“我”一看到春天的景物,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歷史老師——劉老師。劉老師的左腿從膝蓋以下全部截去,只靠一根原木拐杖支撐著。他就只靠這根原木拐杖和健壯的右腿,一天站上好幾個小時,為“我們”講課。而且他的課也講的極好,講到歷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陳詞;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受屈辱的歲月,他又常常哽咽。他不但上課是精神煥發,下課時也活力充沛。只要是晴朗的日子,劉老師課余便會在操場上,放起他親手制作的風箏。風箏在空中盤旋,劉老師望著風箏,仿佛他的心也飛上了藍天。
看到這樣的情景,我感到了陽光﹑希望﹑生命與健康。又有誰能想到這么一個充滿陽光﹑希望﹑生命與健康的人居然會是一個殘疾人?我很欽佩這位劉老師,他那種熱愛生命的感情,甚至連很多正常人也比不上。這讓我聯想起,世界上每天都有很多人自殺,我雖然不知道他們到底發生了什么,但是我不能理解,生命難道就這么一文不值嗎?真希望他們學學劉老師那種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szftgk.com)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太過平庸,其實一個人的降生本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奇跡。生命是多么奇妙啊!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他可以走﹑可以跑﹑可以跳;他可以有自己的意愿,可以任意支配自己;最重要的是,世界上沒有一個生命是完全相同的。想象一下,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沒有人能與你比擬,這是多么奇妙啊!如果隨隨便便就讓自己的生命消失,那么你對得起為你十月懷胎的母親嗎?你對得起辛勤培育你的父親嗎?你對得起所有關懷﹑照顧過你的人嗎?
最后,我想引用課文里的一句話結尾:一個年過五十的殘疾的老師,對生活有著那樣純樸﹑強烈的愛與追求,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