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范文1
首先,做為一名學校安全專干與校園協要加強自己的安全責任心,做到安全在我心中,把安全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前,學校安全教育心得體會。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通過加強中小學生公共安全教育,培養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知識和技能,提高中小學生面臨突發安全事件自救自護的應變能力,對于提高我國整體國民的安全意識和自救、救護能力必將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現就我們學校進行了安全教育后我的一點心得體會。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安全教育越來越顯現出其重要性。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質量,提高安全教育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非常有必要。近年來我國陸續修訂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頒布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對做好中小學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法律要求。其中,均提出了要廣泛宣傳應急
法律法規和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常識,增強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的景象隨處可見。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識的淡薄,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劇。當你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失于車輪之下,當你發現一陣陣歡聲笑語湮沒在尖銳的汽笛聲中,當你面對那些觸目驚心的場景時,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種事故領域的“頭號殺手”,心得體會《學校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而導致悲劇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欠缺安全防衛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差,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安全教育的形勢相當緊迫。為了更好地宣傳交全知識,更好地珍視我們生命,在此,我向全體師生發出了倡議:
1、我要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遵守交通規則,加強安全意識,樹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當我們徒步行走于人來車往的馬路時,請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在馬路上嬉戲打鬧;
3、當我們時馬路時,多一份謙讓與耐心,不闖紅燈,走人行橫道,絕不能為貪一時之快,橫穿馬路;
記得有一個故事。幾個學者與一個老者同船共渡。學者們問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學,老者連連搖頭。學者們紛紛嘆息:那你已經失去了一半的生命。這時一個巨浪打來,小船被掀翻了,老者問:“你們會不會游泳啊?”學者們異口同聲地說不會。老者嘆口氣說:“那你們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雖然這只是一個故事,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耐人尋味。災難的發生對每個人來說,不分貧富貴賤,不論性別年齡。孩子、學子、工人、知識分子,人民公仆……無論咿呀學語,還是學富五車,無論幼小纖弱,還是身強力壯,如果缺少應有的警惕,不懂起碼的安全常識,那么,危險一旦降臨,本可能逃離的厄運,卻都會在意料之外、客觀之中發生了。
遵章守紀,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當我們能做到這一切的時候,我們的社會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視交通安全,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呵護這文明之花,讓我們遠離傷痛,珍愛彼此的生命吧。
學校的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范文2
校園周邊現象:
校門外有流動攤點在叫賣,小賣部內熱鬧非凡,學生們買零吃的特別多,我隨機問了一個一位正在吃“香辣片”的同學:“你知不知道它是‘三無’產品?”那位同學回答:“知道”“那你還吃得津津有味”“呵呵,沒辦法,管不住自己的嘴。”于是我進了小賣店,掃視了零食貨架看到許多零食都是沒有生產廠家、生產日期、商標的“三無”產品,但價格低廉,包裝色彩鮮艷,口味或甜、或咸、或辣、或酸,頗受許多同學的喜愛。
感受:“安全”一詞對于我們而言并不陌生,可是我們學生安全嗎?校園內外又隱藏著多少形形色色的“無形殺手”?
結合學習的文件,談談本人對學校安全工作的體會: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
二、強化安全教育,樹立安全意識
三、采取切實措施,創建“平安校園”
四、建立各種報告制度,加強安全管理
五、突出學生安全重點,抓好學生安全管理
六、定期進行安全工作檢查
認識與思考
1.加強對學生的法紀教育、社會道德教育、文明意識教育是抓好學生安全教育的根本。學生的法紀意識提高了,就會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對學校三申五令的安全教育就會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因此,下一步,學校將抓住安全教育的根本,繼續著力探索安全工作的方法。
2.進一步樹立“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質量”的意識。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安全能產生效益,安全是質量的保證和前提。
3.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做到警鐘長鳴,這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并做好這一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工作。
4.必須切實落實學校安全的十六字方針:即“高度重視、細心工作、全員參與、確保穩定”。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營造安全、和諧、美好的校園。
學校的安全教育心得體會范文3
安全是人之根本,是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在培養祖國棟梁的校園,“安全”更似警鐘長鳴,不能有絲毫松懈之處。作為教師,只有抓好安全教育工作,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茁壯成長。自參加工作三十多年來,我對安全教育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校園的安全教育與教學質量必須雙管齊下正如“安居樂業”一詞中的“安居”與“樂業”是相輔相成的一樣,若不“樂業”,能“安居”嗎?同理,一個學校,學生以“學習”為主,學習是學生的“業”;教師以“教學”為主,教學是教師的“業”。抓好教學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對各種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地、自主地學習。讓學生養成愛看書,愛查閱資料,愛追蹤討論、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但須注意,中國是歷經長久的科舉考試,以及前期的應試教育,令許多人走入了“死讀書,讀死書”的胡同中。教師在抓教學質量時也會走入一天到晚都是作業的魔鬼似訓練,雖然讓教室里的孩子們變乖了,不到處惹事了,但低視力的、低能力的學生卻是一大片。這是教育中的糟粕現象,我們應該拋棄。古人常提“棋、琴、詩、畫”,“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文韜武略”等,以及新中國成立后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無不說明了教育的多方面發展。因此,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在各科教學方面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激發興趣。學生只有愛學習??樂業,才會杜絕在校打架斗毆,無所事事的不良現象,才會讓校園真正平安。
二、必須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行為習慣鑄就人的性格,顯示人的魅力,體現人的修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讓人受益終身。學校是培養人的地方,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關系著祖國未來的社會風氣。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方面應該賞罰分明,公平公正地對待,才能讓孩子們“知榮辱,辨是非”,只有愛憎分明,才能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普法教育迫在眉睫面對是非觀念弱,榮辱感不強的初中學生,特別是九年級的學生,身體的成長讓他們對許多事產生好奇感。在農村,由于一些家長的亂開玩笑的語句,更讓孩子們帶進了校園,不加辨別地說和做。給其他同學帶來傷害。我覺得,學校應該定期開展法制教育,讓孩子們明白“肖像權”、“名譽權”等,加強法律意識,安定校園環境。
四、亟待整頓的家長教育目前,在很多的家庭中,一是獨苗苗成了公婆的手上明珠,父母的心中肉,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溺愛現象隨處可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談不上嚴格。二是父母天天沉溺于麻將館,地主桌,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孩子放學要么守在喧鬧的麻將桌旁,兩眼發困不能回家,還挨賭輸了的父母的氣;要么鉆進網吧,也昏天黑地玩游戲,看圖像;要么獨守“空”房,飽一頓,饑一頓;要么三五成群,從這個山坡,浪蕩到那個街角,打架斗毆沒話說。三是留守兒童,公婆管其生活,卻不能引導心靈的成長。孩子對公婆的逆反心重,不聽公婆絮絮叨叨念陳舊的教育。特別是放任自流性的家長,學生在學校鬧事,教師請家長,家長“忙”,總請不來;教師家訪,家中大門緊閉。學校與家庭這一教育環節嚴重脫鉤,加大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難度。故,家長理應接受“培養孩子”的教育。
五、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潤物細無聲”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寫照。我們常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沒有身正何謂范?一位教師,哪怕學富五車,沒有良好的行為修養,是不會得到學生的尊重,何談敬仰?作為教師,沒有良好的行為修養,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會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還會引以為榮,減弱學生的正義感。面對學生,教師要“肚里能撐船”。寬容學生,公平公正對待每位學生。當我們的孺子犯錯時,我們應該弄清事情的原委,給他講清楚“錯在什么地方”,并指明“他應該怎樣做”的方向。只有學生認識到錯誤,才會心服口服地改正錯誤。切不可以教師自身對學生的好惡來評價學生,一旦學生與教師處于對立面,教育只有失敗,更談不上安全教育了。
校園的安全教育與教師、學生、家長、校園、家庭、社會都息息相關。不可忽視安全教育,更應該從各個方面加強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建立“平安、和諧”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