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意識轉作風做標兵心得體會1】
“清風起松海,正氣貫重山”。好的風氣是社會發展一雙“隱形的翅膀”,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揚善扶正。黨的十八大強調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帶頭制定和嚴格執行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發出了改進作風的動員令,邁出了轉作風、正黨風的有力步伐。這是對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積極回應,也充分表明了我們黨堅持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黨風正則政風民風正
黨風一頭挑著政風,一頭挑著民風。黨風決定政風、民風。我們黨是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領導核心,今天已經是一個擁有8000多萬黨員、在13億多人口的大國執政的大黨,各級政府官員大多都是黨員。在一定意義上,黨風就是政風,直接決定政風,政風正不正,實際上反映著黨風的狀況。而黨風、政風,在百姓眼里就是“官風”,“官風正則民風淳”,民風則透視和折射黨風、政風。在這里,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黨風,有什么樣的黨風,必然會有什么樣的政風、民風。
古人言,“治國先治吏”。我們黨始終強調,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歷史上來看,這也反映了黨風、政風與民風的關系和規律。北宋王安石在變法改革中曾感慨“舉國奢靡、全民腐敗”,嘆息“變成法易,變世風難”,他的變法正是觸動了上層地主官僚集團的利益,遭到了他們的堅決反對,終至失敗。抗日戰爭后期,國民黨政府各級官員們貪腐成風,大發國難財,結果迅速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優勢。甚至蔣介石也不得不承認:“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我們今天這樣頹唐和腐敗,也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被淘汰了!”反觀我們黨執政的陜甘寧邊區,毛澤東同志曾描繪“十沒有”:“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化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磨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這個“十沒有”,就是良好黨風、良好政風和良好民風的統一體,生動地反映了黨領導下的邊區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新風尚新氣象。而這一時期從延安訪問歸來的陳嘉庚先生,談到邊區的為政清廉與國民黨統治區的貪污腐敗,恰成鮮明對照,他斷言“中國的希望在延安”,“得天下者,共產黨也!”來到延安的中外記者和美軍考察組則驚奇地發現了一個國家的“兩個世界”,感嘆“他們不是一般的中國人,他們是新中國的人”。可見,黨風問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和事業成敗,關系人心向背,馬虎不得!
當前,我們黨正在*民改革開放,攻堅克難,同時黨的自身建設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嚴峻挑戰。現實表明,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敗壞社會風氣的問題,許多與某些黨員干部作風不正有很大關系。正如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黨是整個社會的表率”,“要搞好我們的黨風、軍風、民風,關鍵是要搞好黨風。”要解決當前官場上的不良習氣,社會中存在的不良風氣,歸根到底要從整治黨風入手。正人須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搞好了黨風,對廣大干部群眾的教育引導也才更有說服力、更有效。
核心是密切聯系群眾
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要從多方面去帶,但最關鍵的是要從處理好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帶,這不僅是黨風的核心問題,也是政風、民風的核心問題。十八大把以人為本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強調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重點加強作風建設,表明了我們黨對這個問題的深刻認識。
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之要,也是黨的基本經驗所在。對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來說,聯系群眾是最大優勢,脫離群眾是最大危險。只有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才能不斷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蘇聯后期,黨內教條主義、官僚主義、特權腐敗盛行,嚴重敗壞了蘇共的黨風,使黨群關系遭到嚴重破壞,逐步形成一個與人民對立的特權階層,并最終為人民群眾所拋棄,導致亡黨亡國,教訓極為深刻。
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貫穿黨的作風建設各個方面。在我們黨長期形成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等優良作風中,密切聯系群眾是核心。理論聯系實際,就要聯系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和實際利益;批評與自我批評,就要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批評。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和生活作風等作風建設具體內容中,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是主線。比如,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必須及時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改進學風文風,就必須真正了解群眾的現實需要,教條主義、照抄照搬必然為群眾所反感;要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工作作風,就必須真正堅持群眾路線,相信和依靠群眾,同群眾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心中牽掛群眾,直接面對群眾,也就不會沉溺于精神空虛、燈紅酒綠的生活之中。
衡量黨風狀況,最直接、最主要的衡量標準,就是黨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實踐證明,一切好的作風必定都是建立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基礎上的。黨的作風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歸根到底是由于脫離群眾造成的。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上出了問題,脫離了人民群眾,其他優良作風無從談起。
以優良黨風凝聚黨心民心
優良黨風不僅事關黨的形象,更是推動各項事業發展的有力保障。老百姓不僅要看你說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你怎么做,也就是看你的實際狀態和作風怎么樣。作風出凝聚力戰斗力、出號召力感染力,決定著黨員和人民群眾是不是擁護你、跟著你。
發展、加快、實現民族復興的偉業,更需要從嚴治黨,改進黨風,凝聚黨心民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最美的“中國夢”,也是一項極其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凝聚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只有把我們黨自身建設好,切實解決好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良好的黨風,才能從容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嚴峻挑戰,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黨的執政使命。
改進作風,關鍵是領導帶頭。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各級領導干部是公眾人物,出頭露面的機會多,曝光率高,一言一行人民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從領導機關、領導班子、領導干部抓起,才是抓住了要害。如果“上面害病、下面吃藥”,甚至說一套做一套,基層干部和群眾不會服氣,不會支持,改進作風就可能成為一陣風。黨中央強調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彰顯了我們黨的堅強決心和鄭重承諾,展示了“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巨大勇氣和魄力,為全黨做出了表率。
改進作風,重在制度保障落實。加強作風建設,不能停留于一般原則號召,必須有具體措施。這就需要建章立制,用“硬杠杠”來衡量,以標準細則來保障,使轉作風、正黨風落腳到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不搞虛情假意,不搞形式主義,不要作秀演戲。要對照中央“八項規定”,認真查找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切實管用的改進辦法,建立健全轉作風、正黨風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為講實話、干實事提供制度激勵,為敢作為、勇擔當提供制度支撐,為言必信、行必果提供制度約束。
改進作風,根本的在依靠群眾。“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改進作風,不能自說自話、自我評價,要發揚民主、開門整風、虛心聽取群眾的批評,讓全黨全體人民來監督,讓人民群眾不斷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和變化。作風是否確實好轉,要以人民滿意為標準,讓群眾來檢驗、來評價。當前,對人民群眾通過各種途徑對黨政工作進行評議和社會監督,提出意見建議,應當給予鼓勵并積極引導,這既是改進黨風政風的實招硬招,也是贏得人心的好舉措。牢牢抓住作風建設,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我們黨就能真正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就能凝聚起推動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勝利的強大力量。
【強意識轉作風做標兵心得體會2】
糾風之難,更難在防止反復。打贏改作風的持久戰,還須進一步凝聚共識、促動全社會形成合力,讓清風吹遍每一處暗角
雞年元宵即將來到,新一屆中央領導提出的轉作風首場大考??兩節“遭遇戰”,也可用“初戰告捷”作出盤點:依賴公款消費的高檔餐飲娛樂業幾乎被腰斬,迎來送往之風偃旗息鼓,公車私用大為收斂,而調查研究蔚然成風……
“重點防范期”變“成果展示期”,蛇年新春通過的這場考驗,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執政黨整風肅紀的誠意與實效。這也正是為什么,無論普通百姓還是海外媒體,都給予這次“春節新變化”肯定。
自然,這份不錯的“成績單”,也令一些領導干部產生了一種“過大關”、“松口氣”的情緒。這種心態,在當前應該引起重視。
黨風之變,引領滌清社會風氣
作風是黨風、政風的直接體現,作風的轉變,是密切聯系群眾的直接有效的載體。
今年兩節,“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了每個領導干部安排活動時逃不過的一道緊箍咒。來自各級政府的禁令,為過一個風清氣正的春節劃出了明晰的邊界;一些部門和干部因無視上級要求,驕奢做派、頂風作案,迅速得到查處。
作風之變正在逐漸推動干部遠離酒桌,回到工作崗位。由上而下的示范力量是改作風的原動力,中央領導堅決踐行“八項規定”,調研考察輕車簡從,訪真貧、問真苦,率先垂范形成一種傳導和擴散效應,一級一級的傳給各級干部。人民群眾的積極擁護、各路媒體的暗訪蹲守也形成一種壓力,讓干部時刻保持“高壓”狀態。而返璞歸真的春節,也讓干部們從吃不完的酒宴、送不完的年禮中解放出來,有精力學習思考和走訪調研,做回人民公仆應做的分內事。
這種清風,也由廟堂之上吹進千家萬戶。有網友詼諧地寫道,這個年還真過得有些“小清新”。以北京為例,春節期間高檔酒店用者寥寥、家常菜飯店倒是異常火爆,連煙花爆竹銷量也比去年同期減少45%。健康過年、節儉迎春、低碳生活成為一種集體自覺。
外媒亦捕捉到了農歷中國新年悄然發生的巨大變化。《體現節約新風》、《蛇年蛻變》、《中國春節瘦身》等成為西方主流媒體上的新聞標題。有媒體還生動地贊賞中國官員和百姓“控制住了自己的胃”。這些外來的評價,開啟了一扇審視自己的窗口,同時也印證了簡單而樸實的道理:真實的轉變,總不會被忽略,唯有真實,最能贏得尊重。
黨風之變,引領了社會風氣的滌清。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對保持清明的黨風反過來也有促進作用。作風問題從治標向治本的深度推進,各級領導的躬親示范、以身作則仍然必不可少,仍須毫不手軟、絕不松勁。
防范反復,須全社會形成合力
不過,就在黨風政風在這個春節整體“小清新”同時,我們依然發現,一些干部“頂風作案”者有之,一些單位“避風頭”心理有之;一些偏僻的縣城鄉村,仗著“天高皇帝遠”依然我行我素,一些部門單位,潛伏臥底、改頭換面、形式大于內容的現象依然存在;節后上班頭一天仍有不少政府機關沒人、或者人到心未到。而以往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糾風之難,更難在防止反復。
中國社會的龐大和組織鏈條的復雜,往往使得政策傳達在神經末梢出現問題。它再次提醒我們:風起于上、俗成于下,但是,“上行”可以推動“下效”,卻并不必然確保“下效”。改作風只有中央、地方“齊步走”,才能真正做到“一改到底”。
不可否認,改作風要深入還面臨著一定的阻力。有些干部群眾常有三種擔憂:一憂不能長久,害怕上級要求逐漸放松后,故態復萌;二憂陽奉陰違,迫于風頭有所收斂,但暗地里搞移花接木;三憂借機作秀,形式上穿舊衣、吃簡餐,實際上惰政不改,該做的工作沒做。現實不斷地提醒,“反復”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敵人。改作風的新風雖未被過年沖淡,但“作風病”是慢性病,欲根治必須常抓不懈。
打贏改作風的持久戰,還須進一步凝聚共識、促動全社會形成合力。在黨的歷史上,抓作風并非首次,那么這一回靠什么確保不會淪為“一陣風”?群眾憂心“此風還能刮多久”,也不排除某些干部暗自揣測“龍卷風已過、和風細雨將歸”的心態。社會各界皆須葆有憂患意識并形成合力,努力建立長效機制,從源頭遏制住不良作風,讓清風吹遍每一處暗角。
從這個意義上說,召開在即的全國兩會正是又一次“大考”。可以預見,今年兩會鮮花將更少、材料將更精簡。但更重要的是,代表委員的審議討論應更加務實有效,建言獻策要擠出水分、拿出干貨,實實在在地為治國理政貢獻智慧,讓改作風繼續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