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齊下學習心得體會一
為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動,有效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蔓延,克州堅持正信擠壓、文化對沖、法治約束、科學普及“四管齊下”,深入推進“去極端化”。
正信擠壓。以“講學宣治考”活動為載體,采取“上好一堂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論課”方式,增強黨員干部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能力和水平。強化輿論引導,組建愛國宗教人士宣講隊,深入三縣一市開展巡回宣講,揭批宗教極端思想的歪理邪說,引導信教群眾樹立正信正行,抵制極端思想。
文化對沖。以現代文化為引領,發揮基層宣傳文化骨干、民間藝人、文化帶頭人作用,利用鄉村文化站(室)、鄉村大舞臺、農村大喇叭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把“去極端化”與群眾文化體育活動結合起來。深入推進城區市容環境衛生“門前五包”(在責任區內包公共設施、包市容秩序、包綠化管理、包立面整潔、包文明倡導)責任制落實,加強城市環境衛生行業管理,有效治理亂貼“小廣告”行為。組織人員深入日用百貨市場、小商店、小賣部對帶有宣傳宗教極端思想圖示標識的商品進行檢查清理。深入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重點向中、小學生宣講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愛國主義知識、抵御“三股勢力”滲透、“去極端化”、民族團結等內容,把“去極端化”宣傳教育融入到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中。深入開展“去極端化”宣教活動,采取全面教育和重點教育相結合,普遍宣傳和精準宣教相結合,重點做好“80、90、00后”、農村婦女、留守兒童和重點人員等群體宣教工作,確保各項措施“到人、管用、有效”。
法治約束。堅持“一反兩講”,用法治束縛極端思想,教育引導信教群眾,正確認識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是每個信教群眾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做好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學法、普法工作,不斷增強愛國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
科學普及。發揮新興媒體優勢,加快推進州科技局“去極端化”宣傳教育信息平臺建設,建立“點對點”式宣傳教育機制;積極探索遠程教育、微信、微博等科普宣教平臺,開展“生活小常識”、“農業新技能”、“致富新概念”等科普宣傳,用先進科學文化和科學技術指導農牧民生產生活。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激發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管齊下學習心得體會二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五把鑰匙”是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科學方法。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將新疆工作的總目標明確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實現這一目標,要有科學方法、銳利武器。“五把鑰匙”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分析新疆形勢、解決新疆問題,為我們達成目標提供了科學方法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新疆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
首先,“五把鑰匙”針對治疆難題,立足治疆實際,總結治疆經驗,是立足當前、利于長遠的正確抉擇。“五把鑰匙”從我區發展穩定現實需要中得出來,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是為推動解決我們當前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符合新疆發展穩定的需要。
其次,“五把鑰匙”為實現總目標繪制出了科學路徑。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是一個系統工程,操作起來要“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五把鑰匙”一方面提綱挈領,抓住關鍵領域和關鍵問題,并將其系統梳理為思想、文化、習俗、宗教、暴恐等五個方面,明確了戰略重點;另一方面,由點及面,以解決五個領域問題推動全局工作,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果,是邊疆治理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總結。
再次,“五把鑰匙”是實現總目標的有效工具。如果把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看作是“過河”,那么“五把鑰匙”則為我們達成這一目標提供了很好的 “橋”和“船”。在破解思想、文化、習俗、宗教和暴恐五大難題過程中,“五把鑰匙”堅持“沒有與穩定無關的事情、沒有與穩定無關的單位,沒有與穩定無關的人”的穩定觀,既突出方法的運用,又強調尊重的態度,更注重規律的遵循,具有鮮明的實踐導向,提高了我們攻堅克難、化解矛盾、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
“五把鑰匙” 是堅持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提升認識的具體體現,社會生活的各種事物、現象盡管表現形式不同,本質上都是實踐的。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對于我們黨員干部來說,深入實踐,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徑。馬克思指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引向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種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五把鑰匙” 的提出,就是針對當前新疆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呈現出的新特點,在各地反分裂反滲透豐富實踐基礎上進行的深刻理論闡發,是在深入推進“去極端化”工作重要階段提出的重要思想武器,有利于各地、各部門在“去極端化”斗爭中,思想更加統一、認識更加準確、態度更加一致、思路更加清晰、方法更加對路、工作更加得力,是建立政策,部署工作的銳利思想武器,是多管齊下,科學施策的總綱。
四管齊下學習心得體會三
學習張春賢書記在自治區黨委八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上強調,要堅持用好“五把鑰匙”,習俗的問題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作為在新疆工作的我們一定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中華先賢一直追求“和而不同”的社會生態,這種理念在全面推進依法治疆、用好“五把鑰匙”的今天同樣頗有意義。
新疆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同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因獨特的地理氣候、不同的生產活動、生活環境以及宗教信仰的影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飾、飲食、居住、節日、婚喪喜慶等源遠流長、多姿多彩的民族風俗習慣。而在構建和諧新疆、建設新疆的征程中,風俗習慣的差異是新疆各民族同胞在社會生活和彼此交往中必然會碰到的社會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用尊重的態度去對待。尊重并發揮好習俗對社會規范的積極作用,對于推進依法治疆、實現新疆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在這里,我們還必須要清楚的一個認識:優秀的民族傳統和習俗是可以用來輔助依法治疆的,而不是拿來替代法律的,更不能與現行法律相悖。新疆嚴峻復雜的反分裂斗爭現實告訴我們,“三股勢力”總是利用民族和宗教相互重疊交織的因素,妄圖擴大宗教在民族風俗活動中的影響,試圖打著遵循伊斯蘭教教義的幌子把信教群眾的社會生活行為引向宗教化,通過煽動宗教狂熱、滲透宗教極端思想、引導宗教極端化,來培植極端勢力、從事暴力恐怖、破壞民族團結、破壞社會秩序、危害國家安全。
所以,作為老師我們既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又要警惕分裂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打著習俗和宗教的幌子,分裂國家。鑒于此,我們更要保持清醒頭腦,正確認識、尊重并以與時俱進的態度理性對待民族風俗習慣,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念,使之成為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和諧音符。在多元的新疆,學會各民族之間如何相互尊重,實為必要之第一步。
四管齊下學習心得體會四
一是發動學生尋找身邊的榜樣,開展“先進性”教育。為加強暑假期間各中小學師生的民族團結教育,大力宣傳民族團結先進典型和先進事跡,放假期間,積極組織各中小學開展尋找和收集身邊的民族團結榜樣活動,并利用每周五的返校日,對民族團結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進行宣傳,用身邊人、身邊事感染每一位學生,實現“發現典型、樹立典型、學習典型、宣傳典型”的目標。
二是組織教師入戶家訪,開展政策法規宣傳教育。為達到教育一個學生、感化一個家庭的目的,在暑期廣泛開展 “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書記、校長帶頭,組織班主任、任課教師對本班學生進行入門家訪,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學生在家學習和生活情況,并結合學生情況分層次、分類別對不同家庭進行政策法規宣傳,結合當前發生事件,開展解讀“二十一條禁令”、國家宗教政策、吐魯番宗教史、民族團結教育以及宗教與教育相分離原則的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及家長對國家政策法規的認識。
三是組織學生互訪、互幫、互學,開展團結和諧主題教育。為強化各族學生之間交流,培養各民族之間的感情,積極組織民漢師生開展各類融情實踐活動。廣泛開展“我在農村有個家,我在城里有個家”、萬名青少年書信交友等活動;組織返鄉大學生協助基層學校及團組織開辦 “七彩小屋”、假期學校、假期課堂,開展“大手拉小手”結對子活動,通過集中的學習、交流、游戲等豐富多彩的活動,積極營造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濃厚氛圍,實現相互了解、相互欣賞、相互認同。
四是組織學生學唱、練唱紅歌,開展愛祖國愛家鄉教育。在前期“中國夢?愛國情”唱紅歌活動基礎上,將唱紅歌活動由在校集中學唱轉變為自主練唱。篩選一批適合不同學齡段學生演唱的愛國歌曲,利用每周五師生到校時間進行傳唱,保證學生每星期演唱一首愛國歌曲,在豐富青少年學生暑期生活的同時培養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