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學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是由毛澤東同志親自命名、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現為陜西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大學、陜西省屬重點大學、陜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2011年,學校被列為陜西省高水平建設大學。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和新時期,延安大學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專業人才,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現代高等教育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
創建時間 | 學校類型 | 學科類型 | 隸屬單位 |
1941年 | 公立 | 綜合 | 陜西省人民政府 |
那么延安大學的優勢專業都有哪些,下面小編就給出延安大學最好專業排行榜:
1臨床醫學專業
共有310人認為延安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6[滿分5.0]。下面是臨床醫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臨床醫學類 | ¥6384 薪酬超過42%的專業 | 北京市 13%在北京市工作 | 女生較多 男49%-女51% |
專業介紹:臨床醫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科學專業。它致力于培養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預防的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醫學科研等部門從事醫療及預防、醫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目前絕大多數醫院的發展重點不在擴大規模而是以急需的、具備一定資歷的專業人才為主,大量接收畢業生的狀況將不存在.因此,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的難度越來越大。
1漢語言文學專業
共有190人認為延安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3[滿分5.0]。下面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中國語言文學類 | ¥5198 薪酬超過13%的專業 | 北京市 12%在北京市工作 | 女生較多 男22%-女78% |
專業介紹:熟悉有關編輯出版的基本知識。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可以具備扎實的中國語言功底和較強的寫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評價一個文學作品,進行編輯出版工作也會得心應手。而且,你還將擁有一筆財富,那就是寬廣的知識面和優秀的人文素質。
就業方向:語言文學專業主要培養掌握漢語和中國文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受到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系統教育和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可在科研機關、高等院校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有的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可適宜在黨政機關,包括報刊宣傳、新聞出版、影視文化、互聯網、對外交流其他企事業部門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的專門人才。
1中國共產黨歷史專業
共有189人認為延安大學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2[滿分5.0]。下面是中國共產黨歷史專業的詳細介紹:
就業方向:高校、黨校、科研機構黨史黨建及相關內容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務政務等管理工作,以及新聞出版系統編輯工作的一專多能的高層次專門人才。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黨史教學與研究工作以及理論宣傳、黨務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在教育局,政策研究室,黨史研究室,黨政機關,政府部門等機構就職。
就業前景:目前城鎮權力機關的行政人員缺乏,其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政府機構均需要合格學歷的政工干部充實隊伍,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近年來本專業畢業的學生有的已考取研究生,有的已錄用為公務員,有的在從事教師職業及行政事務,就業崗位主要遍布沿海各城市。
1石油工程專業
共有173人認為延安大學的石油工程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5[滿分5.0]。下面是石油工程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礦業類 | ¥7159 薪酬超過66%的專業 | 北京市 13%在北京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81%-女19%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工程基礎理論和石油工程專業知識,能在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鉆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工作,獲得石油工程師基本訓練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石油工程畢業生主要到石油工程領域從事油氣鉆井與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儲層評價等方面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應用研究與科技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1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
共有150人認為延安大學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不錯,推薦就讀指數為4.4[滿分5.0]。下面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的詳細介紹:
專業類別 | 畢業五年平均薪資 | 工作地點 | 男女比例 |
化工與制藥類 | ¥6161 薪酬超過35%的專業 | 上海市 15%在上海市工作 | 男生較多 男64%-女36% |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輕工、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食品、醫藥、能源、環保等領域從事生物產品的研制、生產,同時可到高等院校、設計和研究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