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造就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最多
自然科學與技術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人文社會科學是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為喚醒全社會充分認識和肯定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大價值和深遠意義,促進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和人才培養工作又好又快發展。自2006年起中國校友會網大學評價課題組連續多年開展“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調查研究工作,1月發布了《2008(第二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全國共有868位杰出學者入選,反響巨大、效果良好、影響深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消除廣泛存在的特別是大學評價中的“重理輕文”現象。
入選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是我國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究、并在各自學科領域做出具有較高認同度和廣泛代表性學術貢獻、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者,能夠代表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和最頂尖人才梯隊。“中國校友會網2015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以我國大學畢業生入選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為數據基礎統計得出,是衡量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貢獻能力的重要指標,是反映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人才培養水平的核心標志。
榜單顯示,北京大學造就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最多,有124人,高居“中國校友會網2015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首位;中國人民大學有100人,位居第二;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遙遙領先與其他高校,榮膺“人文社會科學家搖籃”美譽。復旦大學有47人,位居第三;武漢大學有31人,位居第四;吉林大學和南京大學各26人,并列第五;北京師范大學25人,位居第七;華東師范大學有22人,位居第八;南開大學有19人,位居第九;西南政法大學有17人,位居第十。
位居“中國校友會網2015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前二十的其他大學依次是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等。其中,校友人數在5人以上的高校有30所。
分析發現,入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大部分學者畢業于綜合性大學,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復旦大學等,而畢業于理工科大學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人數相對較少。此外,一些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優勢明顯的特色型大學如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也涌現出了相當數量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這充分說明:一方面發展人文社會科學,需要較長的歷史積淀,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涌現需要有較濃厚的學術氛圍,因而綜合性大學在培育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方面具有更大優勢;另一方面,特色型大學也可以通過在某一以及相關領域深耕細作,謀得一席之地。
“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遴選標準和入選學者名單詳見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08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
中國校友會網2015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區 | 校友人數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124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100 |
3 | 復旦大學 | 上海 | 47 |
4 | 武漢大學 | 湖北 | 31 |
5 | 吉林大學 | 吉林 | 26 |
南京大學 | 江蘇 | 26 | |
7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25 |
8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22 |
9 | 南開大學 | 天津 | 19 |
10 | 西南政法大學 | 重慶 | 17 |
11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15 |
12 | 中山大學 | 廣東 | 14 |
廈門大學 | 福建 | 14 | |
14 | 山東大學 | 山東 | 13 |
15 | 四川大學 | 四川 | 11 |
清華大學 | 北京 | 11 | |
17 | 浙江大學 | 浙江 | 10 |
18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湖北 | 9 |
19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8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8 | |
21 | 西北大學 | 陜西 | 7 |
北京體育大學 | 北京 | 7 |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7 | |
24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6 |
東北財經大學 | 遼寧 | 6 |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6 | |
安徽大學 | 安徽 | 6 | |
28 | 安徽師范大學 | 安徽 | 5 |
蘭州大學 | 甘肅 | 5 | |
遼寧大學 | 遼寧 | 5 | |
31 | 河北大學 | 河北 | 4 |
內蒙古師范大學 | 內蒙古 | 4 | |
33 | 中南大學 | 湖南 | 3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 | 3 |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 | 3 | |
黑龍江大學 | 黑龍江 | 3 | |
山東師范大學 | 山東 | 3 | |
新疆大學 | 新疆 | 3 | |
西南大學 | 重慶 | 3 | |
云南大學 | 云南 | 3 |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海 | 3 |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3 | |
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 | 3 | |
河南大學 | 河南 | 3 | |
45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2 |
西北政法大學 | 陜西 | 2 | |
湖北大學 | 湖北 | 2 | |
浙江工商大學 | 浙江 | 2 | |
天津財經大學 | 天津 | 2 | |
天津師范大學 | 天津 | 2 | |
西北師范大學 | 甘肅 | 2 | |
福建師范大學 | 福建 | 2 | |
中央音樂學院 | 北京 | 2 |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 | 2 |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2 | |
中國科技大學 | 安徽 | 2 | |
揚州大學 | 江蘇 | 2 |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黑龍江 | 2 | |
鄭州大學 | 河南 | 2 | |
四川外語學院 | 重慶 | 2 | |
上海財經大學 | 上海 | 2 |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 | 2 | |
上海師范大學 | 上海 | 2 |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2 | |
山西大學 | 山西 | 2 | |
東北大學 | 遼寧 | 2 | |
67 | 湖南大學 | 湖南 | 1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陜西 | 1 | |
西安理工大學 | 陜西 | 1 | |
延安大學 | 陜西 | 1 | |
中南民族大學 | 湖北 | 1 | |
西南財經大學 | 四川 | 1 | |
暨南大學 | 廣東 | 1 | |
河北科技大學 | 河北 | 1 | |
湖南理工學院 | 湖南 | 1 | |
合肥師范學院 | 安徽 | 1 | |
中國美術學院 | 浙江 | 1 | |
紹興文理學院 | 浙江 | 1 | |
杭州師范大學 | 浙江 | 1 | |
北京林業大學 | 北京 | 1 | |
中國農業大學 | 北京 | 1 | |
北京工商大學 | 北京 | 1 | |
安徽財經大學 | 安徽 | 1 | |
江西財經大學 | 江西 | 1 | |
徐州師范大學 | 江蘇 | 1 | |
東南大學 | 江蘇 | 1 | |
長春稅務學院 | 吉林 | 1 | |
牡丹江師范學院 | 黑龍江 | 1 |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黑龍江 | 1 | |
齊齊哈爾大學 | 黑龍江 | 1 | |
河南師范大學 | 河南 | 1 | |
河北理工大學 | 河北 | 1 | |
河北醫科大學 | 河北 | 1 | |
天津大學 | 天津 | 1 | |
上海戲劇學院 | 上海 | 1 |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 | 1 | |
聊城大學 | 山東 | 1 | |
青海民族學院 | 青海 | 1 | |
青海師范大學 | 青海 | 1 | |
寧夏大學 | 寧夏 | 1 |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內蒙古 | 1 | |
內蒙古大學 | 內蒙古 | 1 | |
沈陽師范大學 | 遼寧 | 1 | |
遼寧師范大學 | 遼寧 | 1 | |
北京電影學院 | 北京 | 1 | |
中央戲劇學院 | 北京 | 1 | |
國際關系學院 | 北京 | 1 | |
外交學院 | 北京 | 1 | |
中央財經大學 | 北京 | 1 |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北京 | 1 | |
貴州大學 | 貴州 | 1 | |
西華師范大學 | 四川 | 1 | |
四川師范大學 | 四川 | 1 | |
湖北師范學院 | 湖北 | 1 | |
湖南文理學院 | 湖南 | 1 | |
邵陽學院 | 湖南 | 1 | |
湖南科技學院 | 湖南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