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集寧師范學院最好的專業名單
2024年集寧師范學院最好的專業名單及排名為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物理學、漢語言文學、化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地理科學、園藝、美術學、生物科學等。
序號 | 專業名稱 | 等級 | 年度 |
1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區級 | 2019 |
2 | 物理學 | 區級 | 2019 |
3 | 漢語言文學 | 區級 | 2019 |
4 | 化學 | 區級 | 2019 |
5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區級 | 2020 |
6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區級 | 2020 |
7 | 英語 | 區級 | 2021 |
8 | 地理科學 | 區級 | 2021 |
9 | 園藝 | 區級 | 2021 |
10 | 美術學 | 區級 | 2021 |
11 | 生物科學 | 國家級 | 2021 |
二、集寧師范學院專業排名
專業檔次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A+ | 6 | 生物科學 | 6★ | 中國頂尖應用型專業 |
B++ | 32 | 歷史學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10 | 電子信息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16 | 漢語言文學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24 | 英語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7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7 |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20 | 保險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25 | 園藝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28 | 地理科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47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50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54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64 | 物理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71 | 化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78 | 體育教育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78 | 思想政治教育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79 | 美術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83 | 音樂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09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7 | 學前教育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8 | 旅游管理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51 | 軟件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三、集寧師范學院是雙一流大學嗎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全國雙一流大學名單可知:集寧師范學院不是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要國家戰略,有利于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四、集寧師范學院怎么樣好不好
集寧師范學院位于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烏蘭察布市地處京津冀、環渤海、呼包銀榆三大經濟圈結合部,是亞歐經濟帶的樞紐城市,享有“中國薯都、風電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園、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等美譽。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1931年,原綏遠省在集寧創辦綏遠省立第二師范學校,開啟了烏蘭察布近現代師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國務院批準成立了烏蘭察布盟師范?茖W校。1976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恢復烏盟師范學校。1977年恢復高考后,開始招收大專班。1978年,大專班單獨辦學。1985年,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在烏盟師范大專班的基礎上建立烏蘭察布師范?茖W校。1995年,更名為集寧師范高等?茖W校。2000年,烏蘭察布盟師范學校和烏蘭察布盟蒙古族師范學校并入集寧師范高等?茖W校。2009年,教育部批準在集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基礎上建立集寧師范學院。2013年,學校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7年,學校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列為全區整體轉型發展試點學校。2021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確定為全區“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同年,學校入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基地。
學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科技創新創業、大學生社團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學生在人文知識競賽、科技創新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各級各類競賽中獲得了多項大獎。
建校多年來,學校立足邊疆民族地區,踐行“求實創新、為人師表”的校訓,始終不渝為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民族教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培養了數萬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各類人才,為國家、自治區特別是烏蘭察布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和邊疆和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烏蘭察布基礎教育、民族教育的搖籃和城市智慧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