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最好的專業名單及排名為經濟統計學、財政學、金融工程、投資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偵查學、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旅游管理、經濟學、金融學、稅收學、商務英語等,具體名單見下表。
一、2024年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最好的專業名單
序號 | 專業名稱 | 等級 | 年度 |
1 | 經濟統計學 | 國家級 | 2019 |
2 | 財政學 | 國家級 | 2019 |
3 | 金融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4 | 投資學 | 國家級 | 2019 |
5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國家級 | 2019 |
6 | 法學 | 國家級 | 2019 |
7 | 偵查學 | 國家級 | 2019 |
8 | 市場營銷 | 國家級 | 2019 |
9 | 會計學 | 國家級 | 2019 |
10 | 財務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11 | 農林經濟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12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國家級 | 2019 |
13 | 旅游管理 | 國家級 | 2019 |
14 | 經濟學 | 國家級 | 2020 |
15 | 金融學 | 國家級 | 2020 |
16 | 稅收學 | 國家級 | 2020 |
17 | 商務英語 | 國家級 | 2020 |
18 | 統計學 | 國家級 | 2020 |
1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20 |
20 | 工商管理 | 國家級 | 2020 |
21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國家級 | 2021 |
22 | 行政管理 | 國家級 | 2021 |
23 | 電子商務 | 國家級 | 2021 |
24 | 國際商務 | 國家級 | 2021 |
25 | 保險學 | 國家級 | 2021 |
26 | 新聞學 | 國家級 | 2021 |
27 | 貿易經濟 | 國家級 | 2021 |
28 | 人力資源管理 | 國家級 | 2021 |
29 | 物流管理 | 國家級 | 2021 |
30 | 應用統計學 | 國家級 | 2021 |
31 | 哲學 | 省級 | 2020 |
32 | 治安學 | 省級 | 2020 |
33 | 漢語言文學 | 省級 | 2020 |
34 | 網絡與新媒體 | 省級 | 2020 |
35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省級 | 2020 |
36 | 國際政治 | 省級 | 2021 |
37 | 工程造價 | 省級 | 2021 |
38 | 工程管理 | 省級 | 2021 |
39 | 日語 | 省級 | 2021 |
40 | 廣播電視學 | 省級 | 2021 |
41 | 公共事業管理 | 省級 | 2021 |
42 | 勞動關系 | 省級 | 2021 |
43 | 金融數學 | 省級 | 2021 |
44 | 環境工程 | 省級 | 2021 |
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專業排名
專業檔次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A++ | 1 | 財政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1 | 市場營銷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6 | 金融學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6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7 | 法學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7 | 經濟學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1 | 投資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 | 經濟統計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 | 勞動與社會保障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 | 金融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3 | 偵查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5 | 財務管理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8 | 農林經濟管理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5 | 會計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 | 勞動關系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2 | 國民經濟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3 | 邊防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3 | 治安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4 | 商務英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4 | 工程造價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4 | 城市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6 | 應用統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7 | 稅收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1 | 貿易經濟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4 | 國際商務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5 | 保險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9 | 旅游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9 | 統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9 | 行政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3 | 人力資源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4 | 工商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5 | 電子商務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6 | 物流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5 | 工程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61 | 新聞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6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72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34 | 英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3 | 電影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4 | 經濟與金融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4 |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9 |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0 | 金融數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4 | 網絡與新媒體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4 | 知識產權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17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9 | 管理科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29 | 國際政治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6 | 廣播電視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6 | 法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9 | 數字媒體藝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0 | 哲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3 | 安全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5 | 俄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6 | 信息安全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6 | 社會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71 | 日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3 | 視覺傳達設計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4 | 產品設計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4 | 公共事業管理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6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52 | 漢語言文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怎么樣好不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經濟學、法學、管理學為主干,兼有哲學、文學、史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普通高等學校,是國家“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學校的前身中原大學誕生于1948年解放戰爭時期,是以一所“抗大式”的革命大學。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期間,以中原大學財經學院、政法學院為基礎,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學、中華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等高校優質的財經、政法教育資源,薈萃大量學術造詣深厚、教學及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于1953年分別成立了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1958年,中南財經學院和中南政法學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漢大學法律系合并成為湖北大學。1971年,湖北大學改名為湖北財經專科學校。1978年1月,更名為湖北財經學院,成為首批恢復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79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湖北財經學院由財政部及湖北省雙重領導,以財政部為主。1984年12月,以湖北財經學院法律系為基礎,恢復重建中南政法學院,由司法部領導。1985年9月,湖北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南財經大學,2000年2月,國務院批準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財經大學和中南政法學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組建成新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05年9月,跨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行列;2011年6月,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行列。
學校突出“融通性、創新型和開放式”的人才培養特色,開設了商貿英語、法律英語、法制新聞、經濟新聞、司法會計、經濟倫理、法經濟學、經濟偵查等極具特色的課程,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設置人才培養特區文瀾學院,在多個學院開設經濟學、法學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建設成效明顯。
學校堅持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確立了“服務重大戰略,聚焦優勢領域,堅持開放協同,產出一流成果”的發展戰略,在與財政部、教育部、司法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良性互動中,產出了一批財政改革、法治建設、金融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治理等領域的一流決策咨詢成果,打造了一批高質量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