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理工大學最好的專業名單及排名為工程力學、機械工程、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材料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飛行器設計與工程等,具體名單見下表。
一、2024年北京理工大學最好的專業名單
序號 | 專業名稱 | 等級 | 年度 |
1 | 工程力學 | 國家級 | 2019 |
2 | 機械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3 | 車輛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4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國家級 | 2019 |
5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6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國家級 | 2019 |
7 | 電子信息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8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9 | 自動化 | 國家級 | 2019 |
1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11 | 軟件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2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國家級 | 2019 |
13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4 |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15 | 裝甲車輛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6 | 信息對抗技術 | 國家級 | 2019 |
17 | 安全工程 | 國家級 | 2019 |
18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國家級 | 2019 |
19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0 | 應用物理學 | 國家級 | 2020 |
21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國家級 | 2020 |
22 | 化學 | 國家級 | 2020 |
23 | 法學 | 國家級 | 2020 |
24 | 飛行器動力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5 | 機械電子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6 | 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7 | 工業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8 | 通信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29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30 | 生物醫學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31 | 能源化學工程 | 國家級 | 2020 |
32 | 統計學 | 國家級 | 2020 |
33 | 工商管理 | 國家級 | 2020 |
34 | 經濟學 | 國家級 | 2020 |
35 | 德語 | 國家級 | 2020 |
36 | 產品設計 | 國家級 | 2020 |
37 | 武器發射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38 | 材料化學 | 國家級 | 2021 |
39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40 | 英語 | 國家級 | 2021 |
41 | 生物技術 | 國家級 | 2021 |
42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國家級 | 2021 |
43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國家級 | 2021 |
44 | 武器系統與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45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國家級 | 2021 |
46 | 會計學 | 國家級 | 2021 |
47 | 制藥工程 | 國家級 | 2021 |
48 | 環境設計 | 國家級 | 2021 |
49 | 工業設計 | 市級 | 2020 |
50 | 航空航天工程 | 市級 | 2021 |
51 | 社會工作 | 市級 | 2021 |
52 |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 市級 | 2021 |
53 | 西班牙語 | 市級 | 2021 |
54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市級 | 2021 |
55 | 日語 | 市級 | 2021 |
56 | 電子封裝技術 | 市級 | 2021 |
57 | 應用化學 | 市級 | 2021 |
58 | 視覺傳達設計 | 市級 | 2021 |
二、北京理工大學專業排名
專業檔次 | 全國排名 | 專業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A++ | 1 | 信息對抗技術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1 | 車輛工程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1 | 裝甲車輛工程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3 | 機械工程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4 | 自動化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7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2 | 安全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3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3 | 理論與應用力學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3 | 測控技術與儀器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5 | 工程力學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6★ | 世界高水平、中國頂尖專業 |
A++ | 1 | 彈藥工程與爆炸技術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 | 武器發射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 | 武器系統與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6 | 探測制導與控制技術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7 | 物聯網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7 | 飛行器動力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9 | 應用物理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9 | 電子信息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9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1 | 能源與動力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7 | 通信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9 | 軟件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4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6 | 環境工程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1 | 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3 | 能源化學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7 | 航空航天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7 | 機械電子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9 | 產品設計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0 | 德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2 |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3 | 工業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3 | 材料化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5 | 信息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6 | 工業設計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9 | 統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9 |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0 | 生物醫學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3 | 交通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28 | 經濟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3 | 日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4 | 化學工程與工藝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4 | 工商管理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6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8 | 化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8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39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0 | 環境設計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4 | 法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5 | 制藥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47 | 生物工程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0 | 英語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0 | 信息與計算科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2 | 數學與應用數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59 | 市場營銷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63 | 生物技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6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12 | 會計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1 | 智能感知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1 | 智能無人系統技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2 | 密碼科學與技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3 | 智能制造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4 | 電子封裝技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網絡空間安全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13 | 人工智能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A | 17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20 | 西班牙語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38 | 交通運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1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49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3 | 教育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57 | 公共事業管理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3 | 視覺傳達設計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87 | 社會工作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13 | 應用化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三、北京理工大學怎么樣好不好
北京理工大學1940年誕生于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現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
櫛風沐雨,北京理工大學伴隨著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成長壯大。1949年,學校遷入北京;1952年,定名為北京工業學院,成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
立德樹人,北京理工大學在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傳承紅色基因。學校致力于培養“胸懷壯志、明德精工、創新包容、時代擔當”的領軍*才。
矢志創新,北京理工大學在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中展現時代擔當。學校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堅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學校曾創造了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第一臺電視發射接收裝置、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輛輕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測高雷達、第一臺20公里遠程照相機等,在精確打擊、高效毀傷、機動突防、遠程壓制、軍用信息系統與對抗等國防科技領域代表了國家水平,在智能仿生機器人、綠色能源、現代通信、工業過程控制等軍民兩用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號角激昂,北京理工大學承載著光榮與夢想揚帆起航。“延安根、軍工魂”是鐫刻進北京理工大學的紅色基因。面向未來,學校將繼續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繼續堅持“四個服務”,扎根中國大地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