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思而思學幫大家整理了最新的2023年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大學全國排名表,包含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和簡介。排名靠前的大學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江蘇科技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大連交通大學等,具體完整名單見下表。
一、2023年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大學全國排名
2023中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排名(研究型)
檔次 |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 | 辦學層次 |
A++ | 1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8★ | 世界一流專業 |
A+ | 2 | 江蘇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2 | 南昌航空大學 | 5★ | 中國一流專業 |
A | 4 | 大連交通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4 | 沈陽工業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4 | 西安石油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A | 4 | 重慶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 | 佳木斯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 | 蘭州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 | 沈陽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8 | 太原科技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專業 |
B+ | 12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昆明理工大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內蒙古工業大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B+ | 12 | 西南石油大學 | 3★ | 中國區域一流專業 |
2023中國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排名(應用型)
檔次 | 全國排名 | 學校名稱 | 星級 | 辦學層次 |
A++ | 1 | 重慶科技學院 | 6★ | 中國頂尖應用型專業 |
A+ | 2 | 哈爾濱華德學院 | 6★ | 中國頂尖應用型專業 |
A+ | 2 | 南京工程學院 | 6★ | 中國頂尖應用型專業 |
A | 4 | 長春工程學院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4 | 蘭州城市學院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4 | 上海電機學院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A | 4 | 新疆工程學院 | 5★ | 中國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8 | 貴州理工學院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8 | 河北建筑工程學院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8 | 湖南工程學院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8 | 南昌航空大學科技學院 | 4★ | 中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 |
B+ | 12 |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 |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 |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 | 九江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 | 蘭州工業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 | 洛陽理工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B+ | 12 | 營口理工學院 | 3★ | 中國區域一流應用型專業 |
二、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簡介
焊接技術與工程主要研究焊接工程、電子技術、機械設計等方面的知識,包含焊接方法、連接技術、焊接結構等,并進行焊接的基本技能訓練,包含熔焊、壓焊、釬焊等,例如:釬焊安裝船舶零件、熔焊連接鋼板和鋼筋等。
三、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方向
1、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就業方向
接技術與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在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電力電器等領域從事焊接工程相關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設計制造等;也能在工業生產第一線從事材料熱加工領域內的設計制造、試驗研究、科技開發與管理以及從事材料成型與控制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教學、科研、開發和管理等工作,或就業于石油、化工、鍋爐、壓力容器、航空航天、電子通訊、船舶制造、汽車制造等領域的研究機構或大型國營企業、外資與合資企業以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該專業適合升學考研。
2、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就業前景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是一個技術性較強、知識面相對集中的一個專業,目前全國只有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少數幾所高校開辦了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每年的畢業生人數較少,而近幾年來,一方面,國家對特種設備行業加強了管理和監督,另一方面,大量外資制造業和技術服務業的涌進,使焊接專業人員更加稀缺。
畢業生適合在航空航天、冶金、機械、汽車、電子和建筑等工業企業、科研和設計單位以及高等院校,從事與焊接技術有關的科研、教學、產品與技術開發和改造以及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