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國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排名第1、清華大學排名第2、浙江大學排名第3、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4、復旦大學排名第5、武漢大學排名第6,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2023中國大學排名最新排名,一起來看一看吧。
1、2023年國內大學排名一覽表
排名 | 學校名稱 | 總得分 | 類型 |
1 | 北京大學 | 100 | 綜合 |
2 | 清華大學 | 98.182 | 理工 |
3 | 浙江大學 | 97.525 | 綜合 |
4 | 上海交通大學 | 93.991 | 理工 |
5 | 復旦大學 | 87.462 | 綜合 |
6 | 武漢大學 | 85.5 | 綜合 |
7 | 四川大學 | 85.443 | 綜合 |
8 | 華中科技大學 | 84.696 | 理工 |
9 | 中山大學 | 82.244 | 綜合 |
10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81.774 | 理工 |
11 | 南京大學 | 81.143 | 綜合 |
12 | 吉林大學 | 79.691 | 綜合 |
13 | 西安交通大學 | 79.077 | 理工 |
14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77.712 | 理工 |
15 | 中國人民大學 | 77.369 | 文法 |
16 | 山東大學 | 75.877 | 綜合 |
17 | 同濟大學 | 74.641 | 理工 |
18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74.447 | 綜合 |
19 | 國防科技大學 | 74.196 | 理工 |
20 | 中南大學 | 73.275 | 理工 |
21 | 東南大學 | 72.074 | 理工 |
22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0.611 | 理工 |
23 | 天津大學 | 69.872 | 理工 |
24 | 北京師范大學 | 69.617 | 師范 |
25 | 北京理工大學 | 69.057 | 理工 |
26 | 華南理工大學 | 68.851 | 理工 |
27 | 大連理工大學 | 67.905 | 理工 |
28 | 南開大學 | 66.965 | 綜合 |
29 | 廈門大學 | 66.823 | 綜合 |
30 | 重慶大學 | 66.262 | 理工 |
31 | 華東師范大學 | 65.862 | 師范 |
32 | 西北工業大學 | 65.852 | 理工 |
33 | 電子科技大學 | 65.294 | 理工 |
3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64.898 | 理工 |
35 | 鄭州大學 | 62.823 | 綜合 |
36 | 蘇州大學 | 62.285 | 綜合 |
37 | 西南交通大學 | 62.061 | 理工 |
38 | 中國農業大學 | 61.969 | 農林 |
39 | 湖南大學 | 61.219 | 理工 |
40 | 蘭州大學 | 60.673 | 綜合 |
41 | 武漢理工大學 | 60.595 | 理工 |
42 | 東北大學 | 59.97 | 理工 |
43 | 南京理工大學 | 59.625 | 理工 |
44 | 上海大學 | 58.972 | 綜合 |
45 | 暨南大學 | 57.759 | 綜合 |
46 | 華東理工大學 | 56.984 | 理工 |
47 | 西南大學 | 56.793 | 綜合 |
48 | 南昌大學 | 56.537 | 綜合 |
49 | 北京科技大學 | 56.416 | 理工 |
50 | 北京交通大學 | 56.245 | 理工 |
5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56.122 | 理工 |
52 | 合肥工業大學 | 55.917 | 理工 |
53 | 華中農業大學 | 55.432 | 農林 |
54 | 南京農業大學 | 55.199 | 農林 |
55 | 河海大學 | 54.994 | 理工 |
56 | 華南師范大學 | 54.882 | 師范 |
57 | 南京師范大學 | 54.787 | 師范 |
58 | 江南大學 | 54.786 | 綜合 |
59 | 華中師范大學 | 54.535 | 師范 |
60 | 西北大學 | 53.879 | 綜合 |
61 | 中國海洋大學 | 53.663 | 理工 |
62 | 中國礦業大學 | 53.453 | 理工 |
63 | 浙江工業大學 | 53.448 | 理工 |
64 | 北京工業大學 | 53.327 | 理工 |
65 | 燕山大學 | 53.313 | 理工 |
66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3.17 | 理工 |
67 | 揚州大學 | 52.975 | 綜合 |
68 | 華南農業大學 | 52.935 | 農林 |
69 | 陜西師范大學 | 52.686 | 師范 |
70 | 江蘇大學 | 52.635 | 綜合 |
71 | 湖南師范大學 | 52.489 | 師范 |
72 | 東北師范大學 | 52.214 | 師范 |
73 | 寧波大學 | 52.02 | 綜合 |
74 | 廣西大學 | 51.805 | 綜合 |
75 | 福州大學 | 51.418 | 綜合 |
76 | 華北電力大學 | 51.215 | 理工 |
77 | 東華大學 | 50.999 | 理工 |
78 | 浙江師范大學 | 50.924 | 師范 |
79 | 深圳大學 | 50.537 | 綜合 |
80 | 福建師范大學 | 50.385 | 師范 |
81 | 云南大學 | 50.307 | 綜合 |
82 | 北京郵電大學 | 50.283 | 理工 |
83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50.204 | 理工 |
84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50.034 | 農林 |
85 | 中央財經大學 | 49.902 | 財經 |
86 | 廣東工業大學 | 49.697 | 理工 |
87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49.694 | 理工 |
88 | 安徽大學 | 49.609 | 綜合 |
89 | 北京化工大學 | 49.491 | 理工 |
90 | 長安大學 | 49.306 | 理工 |
91 | 太原理工大學 | 49.173 | 理工 |
92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48.732 | 理工 |
93 | 首都醫科大學 | 48.495 | 醫藥 |
94 | 河南大學 | 48.253 | 綜合 |
95 | 上海師范大學 | 48.166 | 師范 |
96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48.125 | 理工 |
97 | 昆明理工大學 | 47.59 | 理工 |
98 | 南京工業大學 | 47.578 | 理工 |
99 | 南京郵電大學 | 47.437 | 理工 |
100 | 浙江理工大學 | 47.399 | 理工 |
2、國內大學部分院校簡介
1、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全球大學校長論壇、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返回北平。1952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并自北京沙灘等地遷至現址。2000年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并,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
2、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C9)、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 、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學校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華”源于校址“清華園”地名,是晚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清華大學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調整后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1978年以來逐步恢復和發展為綜合性的研究型大學。
3、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國科大”,主校區位于北京市,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為辦學主體的創新型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中歐商校聯盟成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學校前身是1963年開始試辦的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1978年正式建校,校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創辦的新中國第一所研究生院;1982年之后,中國科學院批準同時使用校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2000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及教育部核準校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國科學院管理干部學院并入。2012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并于開始招收本科生。
4、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簡稱“復旦”,位于直轄市上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由教育部與上海市重點共建。是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九校聯盟(C9)、全球大學高研院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長三角研究型大學聯盟、 長三角高校智庫聯盟、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國內頂尖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復旦大學前身是1905年創辦的復旦公學,是中國最早由民間自主創辦的高等學校之一。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國立高等醫科院校。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