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交通大學創建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博士、碩士、學士學位授予權,以工為主,工、管、理、經、文、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
學校占地3200畝,南岸校區與雙福校區功能區分、優勢互補。南岸校區位于重慶市南岸區學府大道,地處長江之畔、南山山麓,歷史悠久,交通便利,是學校開放辦學的窗口;雙福校區位于重慶西部新城江津雙福新區福星大道,緊鄰重慶外環高速,遠眺縉云山脈,設施現代,環境舒適,是學校潛心育人的沃土。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1951年11月,鄧小平領導的西南軍政委員會為建設大西南,創建了重慶交通大學的前身??西南交通專科學校;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康藏公路筑路指揮部政委的穰明德任首任校長。1960年8月,成都工學院土木系、武漢水運工程學院水工系和四川冶金學院冶金系并入學校,組建重慶交通學院;同年,學校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1985年,學校成為國家第三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0年,重慶其他交通類院校并入學校。2006年,學校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并更名為重慶交通大學。2007年,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2009年,國家批準在我校設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校學科專業覆蓋面廣,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8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培養領域、51個普通本科專業、28個高職(專科)專業,并具有授予同等學力人員碩士學位、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教學實力強,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逾1.98億元,建成了1個國家級素質教育基地、4門國家級精品課程、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61個省部級質量工程建設平臺。科技創新能力強,擁有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內河航道整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山區橋梁與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8個省部級重點科技平臺,基礎及專業實驗室(中心)達30余個。師資力量雄厚,1800余人教職員工中,有專任教師1300余人,其中“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7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等省部級及以上專家教授120余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600余人;中國工程院鄭皆連院士、韓其為院士、梁應辰院士等150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定期到校授課(講學)。截至2011年12月,全日制各類各層次在校生22974人,其中,本科生18503人、碩士研究生2119人、博士研究生100人,留學生125人。
學校是國家交通建設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為國家特別是西南地區的交通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西部高原、山區、庫區的大跨徑橋梁設計理論與建設、維護關鍵技術,山區復雜條件下隧道設計理論與控制技術,內河港口建設與航道治理,高等級公路路基路面材料與修筑關鍵技術等領域具有鮮明的研究特色和顯著優勢。近五年來,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計劃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00余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00余項;2000年以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省部級科技獎勵220余項。學校主辦3種學術期刊,主辦的《應用數學和力學》由中國科學院錢偉長院士任主編,是SCI和EI的收錄刊源,以中、英文版向世界50余個國家和地區公開發行;《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美國《劍橋科學文摘社》(CSA)、《烏利希期刊指南》(UPD)、波蘭《哥白尼索引》(IC)等國際檢索機構的收錄源刊。
學校面向世界各國招收留學生,與貝寧阿波美卡拉維大學共建孔子學院,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關系。學生多次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大學生“挑戰杯”全國金獎等國家級獎勵。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已連續14年超過90%。辦學60年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高原凍土專家武?民,原四川省副省長劉曉峰,原四川大學校長陳君楷,全國勘察設計大師孟凡超,交通運輸部監察局局長鐘華等在內的八萬余名畢業生。 學校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得到了黨和政府及社會的充分肯定,溫家寶、李嵐清、賀國強、錢偉長、陳至立等領導同志先后到校視察。近年來,學校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8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面向未來,重慶交通大學將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遵循教育規律,適應社會需求,立足重慶,面向西部,突出交通特色,充分發揮學科專業優勢,為國家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交通行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努力把學校建成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知名、區域優勢突出,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行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