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重慶卷)
文科綜合地理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題前,考生務必在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試卷上無效。
3. 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卸載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4. 考試結束,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據此回答1-3題。
1.“露氣寒冷,將凝結”是寒露時節的天氣現象,可引起我國這種天氣現象的氣壓系統是
A.蒙古高壓
C.阿留申低壓
2.“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在
A.珠江三角洲
C.藏南谷地
3.地球繞太陽一周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0°,則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
A.15°
C.195°
【答案】1.A
【 解析】[來源:學科網]
試題分析:
1、寒露節氣出現在秋季,此時蒙古高壓勢力逐漸增強,受其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吹較為寒冷的偏北風,導致氣溫減低,形成寒露。
2、諺語說明該地區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為季風水田農業和基塘農業;柴達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渭河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
3.春分日為每年3月21日前后,寒露日為每年10月8日前后,地球繞太陽公轉導致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根據地球公轉一周(約為365天)為360°,約為每天公轉1°,則可計算出寒露日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為195°。
【考點定位】該組試題主要考查影響我國的天氣系統、我國的農業分布、地球公轉特點等。
【名師點睛】該題組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點,將天氣系統、農業活動、地球運動等主干知識放在同一題組,凸顯了近年來高考地理注重主干知識考查的特點,要求學生能夠根據題干中所提供信息(“露氣寒冷,將凝結”、“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等),結合所學知識對地理事物(寒露)成因、地理現象(農業活動)分析等做出準確推斷,注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地理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圖1中第一條高鐵開始運營時,四個國家中鄉村人口比重最小的為
A.20%-30%
C.40%-50%
5.圖1中2000-2010年高鐵新運營線路最多的國家在此期間
A.工業化程度提高
C.逆城市化現象明顯
【答案】4.B
【解析】
試題分析:
4.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即圖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圖中第一條高鐵開始運營時,城市化率最高的國家的城市化率約為60%-70%,則此時該國鄉村人口比重最小,約為30%-40%。
5.圖中2000-2010年高鐵新運營線路最多的國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發展速度最快,說明該國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中期階段,可能為我國。此時,我國工業化程度不斷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動力;我國人口增長已步入現代型模式,人口增長率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現在城市化發展的后期階段,此時我國尚未出現明顯的逆城市化現象;和其他三國相比,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發展速度較快。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城市化問題,涵蓋城市化率(鄉村人口比重)計算、城市化的動力等。
【名師點睛】該題組以地理圖表為切入點,將城市化率計算、城市化的表現、城市化的動力等問題聯系起來,重點考查教材中城市化這一主干知識。采用常見的地理坐標圖展示城市化率的變化情況、城市化過程中地鐵開始運營的時間等地理信息,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的考查,體現地理學科多圖表、重能力的特點和要求。
圖2是某地區農業分布示意圖,讀圖2回答6-9題。
6.區域中果樹、蔬菜布局的主要區位優勢是
A.地形平坦
C.臨近市場
7.與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農業地域類型類似的區域是圖2中的
A.①
C.③
8.圖2中湖泊對①區域農作物生長的有利影響最可能是
A.夏季降水增多
C.冬季降水增多
9. .④區域大規模農業生產活動對當地原始自然環境的影響主要是
A.溫室氣體減少B.森林覆蓋率減小C.入湖泥沙量減低D草原生產量減低
【答案】6. C
【解析】
試題分析:
6.從圖中可以看出,果樹、蔬菜布局在城市附近,該處人口稠密、市場需求量大,主要區位優勢是臨近市場。
7.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農業地域類型是混合農業,以飼養綿羊和種植小麥為主,圖中②地區既有種植業又有畜牧業,屬于混合農業,和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農業地域類型類似。
8.根據圖中地名等信息可知,該地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區,湖泊水蒸發增加了大氣中水汽含量,使的該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農作物生長,而因該地緯度較高,冬季農作物幾乎無法生長;湖泊對沿岸地區氣溫也具有調節作用,使其氣溫季節變化較小,夏季氣溫降低,冬季氣溫增高,不利于農作物生長。
9.④區域位于北美洲東北部地區,該地區大規模農業生產活動破壞植被,造成森林覆蓋率減小;吸收溫室氣體能力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增加;水土流失加劇,河流含沙量增大,入湖泥沙量增加。
【考點定位】本組題目主要是農業問題,包括農業區位條件分析、農業地域類型、湖泊對區域農作物的影響、農業發展對區域自然環境的影響等。[
【名師點睛】該題組以區域農業分布圖為切入點,重點考查農業區位因素這一主干知識,內容涵蓋農業區位優勢、農業地域類型、農業生產活動對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等。通過區域農業分布圖所展示的信息,將考查重點放在區域問題的分析能力、區域發展條件的比較分析能力等方面,并要求學生通過區域自然環境特征的分析,對區域農業發展過程中可能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做出推測判斷。
馬爾代夫是以旅游業為支柱產業的著名島嶼。12月4日,馬累海水淡化廠設備摧毀導致該島淡水供應中斷。應馬爾代夫政府請求,中國政府及時向其提供了飲用水等物資和資金援助。圖3是馬爾代夫部分區域示意圖。讀圖3,回答10-12題。
10.大氣降水是該國的淡水來源之一,圖3所示區域降水類型多為A.臺風雨
C.對流雨
11.該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有
①水土流失
A. ① ②
C. ② ③
12.中國一架滿載飲水用的飛機緊急從廣州飛往馬累,若北京時間12:00出發,經4小時到達馬累,機長身高為1.8m,到達時其在機場地面的身高影長接近于(tan55°≈1.43, tan65°≈2.14)
A. 0.6m
【答案】10. C
【解析】
試題分析:
10.該國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大氣垂直運動旺盛,因此對對流雨。
11、馬爾代夫位于熱帶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水熱充足,植被覆蓋率高,不易發生水土流失;該國大氣對流運動旺盛,且旅游業是支柱產業,環境污染少,基本無霧靄;該國主要有眾多珊瑚島組織,隨著旅游業發展,珊瑚退化成為該國的主要環境問題之一;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使該國面臨威脅。
12、北京時間即東八區、120°E地方時,飛機于北京時間12:00出發,4小時后120°E地方時為16:00,此時馬累(約75°E)地方時約為13:00.12月4日,太陽約直射20°S,根據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可計算出此時馬累(約4°N)的正午(12:00)太陽高度角約為66°,則該日該地13:00市的太陽高度從66°減小到0°,大約每小時太陽高度減少11°)。太陽高度角是太陽光線和地平面的夾角,其正切值等于物體長度和其影長的比值,即tan55°=1.8m/影長,可計算出影長約為1.2米。
【考點定位】該組題目主要考查降水類型判斷、區域環境問題類型以及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等。
【名師點睛】該組試題以區域地理事件為背景,以區域水資源問題為切入點,采用區域地圖的方式展示地理信息,重點考查降水類型、區域環境問題以及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等主干知識,將自然特征、人類活動等放到具體區域加以考查,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等特征。注重學生獲取信息能力(區域地理位置)、知識遷移能力(區域自然環境特征、環境問題等)和地理計算能力(時間計算、正午太陽高度計算等)的考查。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52分)
13.(2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國古典園林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體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然和美好生活環境的向往與熱愛。圖4為我國某類古典園林的主要分布區域,明清時期該區域經濟繁榮,園林建設蔚然成風。
(2)湖、池、泉等豐富多樣的水景是該區域園林的突出特點之一。分析該區域自然條件對營造園林水景的有利影響。(13分)
(3)以木結構為主的亭、臺、樓、閣等建筑是我國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圖4所示區域自然條件對該地古典園林建設可能產生的危害提出兩條防護措施。(4分)
13. (26分)【答案】
(1)經濟發達(資金充足),文化繁榮,市場需求大;水陸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能工巧匠多。
(2)①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能滿足營造園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②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利于園林水景水源的匯集。
③河網稠密(水系發育),水體類型多樣,為營造豐富多樣的園林水景提供資源條件。
④沉積物松散,地下水豐富且埋藏淺,有利于減少水景營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蟻蟲;防雷擊等。
【解析】
試題分析:
(1)本小題考查園林建設的區位條件,注意題干明確要求寫出“社會經濟條件”,綜合教材中工業區位條件和農業區位條件中的社會經濟條件,該題可以從資金、市場需求、交通條件、勞動力、技術等方面分析。從圖中所給出地名等信息可推測出該地位于我國江蘇省南部,長江下游地區(長江三角洲)。明清時期該地逐漸成為我國經濟和文化重心,資金充足、文化繁榮,催生了園林建設;同時,該地(長江等地)水運便利,陸地交通發達,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園林建設的能工巧匠眾多。
(2)本小題考查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其實質是考查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征,可從氣候、地形、水系(河流)、地下水等方面分析,分析時應先說明上述各方面自然環境要素特征,在說明該特征對該地園林水景的有利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能滿足營造園林水景的水量的需求;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平坦,有利于園林水景水源的匯集;河網稠密,水體類型多樣,為營造豐富多樣的水景提供資源條件;沉積物松散,地下水豐富且埋藏淺,有利于減少水景營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該地緯度較低,夏季氣溫高,木結構為主的亭、臺、樓、閣等建筑易發生火災,因此應注意防火;該地降水豐富,尤其是每年夏初受準靜止鋒影響,常形成連續性陰雨天氣,空氣濕度大,應注意防潮;水熱充足,易使蟻蟲滋生,木結構建筑應注意防蟻蟲;該地夏季氣溫高,大氣對流旺盛,易形成雷暴天氣,應注意防雷擊。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園林建設的區位條件分析、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
【名師點睛】近年來,高考文綜地理綜合題注重區位問題的考查,高該題以古典園林為切入點,采用區域地圖展示地理信息,將園林建設的區位條件、區域自然條件對營造園林水景的有利影響、區域自然條件對古典園林建設可能產生的危害的防護措施等問題聯系起來,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區域定位為突破點,以區域自然環境特征和社會經濟特征的分析為解答的關鍵點,突出了地理學科的特點,能較好的考查學生區域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
14. (26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來,中非合作穩步前行。圖5是非洲某國局部區域示意圖,該國是高度依賴原油出口的發展中國家。洛比托大型煉油廠和圖5所示鐵路是我國與該國合作的典范。
(2)圖5中甲、乙兩路段列車設計速度分別為90km/h、40km/h。請從地形角度分析甲、乙兩路段列車設計速度差異的原因。(12分)
(3)請從工業結構和經濟效益兩方面,說明洛比托煉油廠建成投產對該國石油工業發展的積極影響。(8分)
14.(26分)【答案】
(1)貨物集散范圍擴大,貨物種類增加,貨物吞吐量(運輸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區,地勢低平;線路較為平直,列車設計速度高。乙路段地處沿海地區到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形高差大(地勢起伏大),地形破碎;線路彎道多,列車設計速度低。
(3)①能促進石油加工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有利于石油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解析】
試題分析:
(1)洛比托是大西洋沿岸的港口,經濟腹地是影響該港口發展的重要因素,圖中鐵路的建設使的該港口的經濟腹地范圍大大擴展,使其貨物集散范圍擴大,貨物種類增加,貨物吞吐量(運輸量)增大。
(2)本小題考查交通建設的影響因素,一般可從自然、社會、經濟等方面分析,其中對列車速度影響較大的因素是地形以及線路曲直等。從圖中可以看出,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區,等高線稀疏,說明地勢低平;線路較為平直,因此列車設計速度高。而乙路段地處沿海平原到高原的過渡地帶,等高線密集,地勢起伏大,地形破碎;線路彎道多,因此列車設計速度低。
(3)本小題考查工廠建設對區域工業發展的積極影響,結合題干要求,可從促進產業(或工業)結構調整、提高經濟效益兩方面分析。比托煉油廠建成投產能促進該國石油加工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有利于石油工業結構優化升級;能促進石油資源的綜合利用,增加石油產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業經濟效益。
【考點定位】本題主要考查港口的區位因素分析、交通建設的影響因素以及工廠建設對區域工業發展的影響等。
【名師點睛】等值線圖綜合判讀是高考文綜地理重頭戲,本題以中非合作這一熱點問題為切入點,以區域等高線圖展示地理信息,將港口的區位因素分析、交通建設的影響因素、工廠建設對區域工業發展的影響等問題聯系起來,考查回歸教材主干知識“交通建設的區位因素”。試題難度一般,三個設問均屬常見題型,存在問題可能是答案過于籠統而不夠細化、對題目誤讀誤判等。
文綜地理答案
1.A
13(1)經濟發達(資金充足),文化繁榮,市場需求大,水陸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能工巧匠多。
(2)①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能滿足營造園林水景的水量需求。
② 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利于園林水景水源的匯集。
③河網稠密(水系發育),水體類型多樣,為營造豐富多樣的園林水景提供資源條件。
④沉積物松散,地下水豐富且埋藏淺,有利于減少水景營造的工程量和成本。
(3)防火;防潮;防蟻蟲;防雷擊等。
14.(1)貨物集散范圍擴大,貨物種類增加,貨物吞吐量(運輸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區,地勢低平;線路較平直,列車設計速度高。乙路段地處沿海地區到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形高差達(地勢起伏大),地形破碎;線路彎道多,列車設計速度低。
(3)①能足進石油加工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有利于石油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②能促進石油資源的綜合利用,增加石油產品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石油工業經濟效益。
絕密★啟封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政治(重慶卷)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親,你也可以開店哦。”微店作為科技時代新產物,只需手機號碼即可開通。如果說淘寶像商場,大而全,微店就像路邊小店,勝在方便,它們各有市場。微店的興起表明
A.微店比淘寶更符合社會需求
C.科技進步可以促進大眾創業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正逐步走進人們的生活。回答2-4題
2.想像一下,你走進餐廳遇到的不是服務員,而是“萌萌噠”的機器人,他們會迎賓、送餐、報菜名,甚至還會跳舞。隨著中國人口與產業結構轉型,勞動力成本增加,對機器人需求大幅度增長。機器人的使用有助于提高
A.勞動報酬比重
C.全社會就業率
3.人類在享受機器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擔心某一天機器人會在智能上超越人類,就像科幻電影中所描繪的:人被機器人關在“動物園”中,供機器人觀賞。科幻電影表達的這種觀念
A.否認了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C.說明了人類認識發展的無限性
4.科幻文學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寫發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寫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是描寫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科幻文學
A.虛構的世界是現實世界發展的最高階段
C.任意想象,不符合現實生活,是唯心主義的表現 D.描寫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缺乏社會實踐基礎
5.某同學為了研究煙草費稅的控煙效果,選擇基本條件相似的甲乙兩地進行比較,甲地在T時進行了提高煙草消費稅的試點,乙地未進行試點,由圖T可以推斷出:
③加稅預期會增加T時點前甲地的香煙銷售量 ④提高消費稅引起甲地香煙銷售下降量約為X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6.發達國家在外包制造業的同時,也將污染排放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研究表明,中國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顆粒物排放與出口商品制造有關,這警示我們從根本上治理污染應:
A.將污染產業轉移到其他落后國家B.關閉造成污染的外向型制造企業
C.優化產業結構,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 D.抵制發達國家主導的國際分工體系
7.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下,黨風政風為之一新,一些地方出現了“為掛官不為”現象。因為怕工作失誤冒風險,部分干部寧肯不干事,也不要出事,糾正這一現象,應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立健全決策問責和糾錯制度
③法定職責必須為,問責“為官不為”者
A.①②
8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人民日報微博”發布了寫給代表委員的幾句話,其中直接反映人大代表與人民關系的是
①今天,你來到這里,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
②少些空話套話,多些凈言良育;少些雷人雷語,多些常識之論
③你來北京,是來監督政府、參政議政的,不是來聆聽指示、匯報心得的
④“贊成”是你的權力, “反對”也是你的權力。這權力,來自委托于你的人民
A.①②
9.1949年美國支持的國民政府敗逃臺灣后,美國掀起一場激烈爭論,誰輸掉了中國?
今天,美國部分人士認為,美國對華建設性接觸的本意是打造一個友好的中國,事實上卻培養了戰略競爭對手,眼瞎這個對手正在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領導權,于是一場新的戰爭會出現,誰輸掉了亞洲,由此可以推斷
A.兩場爭論是美國霸權主義思想的一種體現
C.國家利益的不同使得中美之間的沖突不可避免D.建設性接觸初進了中國的發展進而對美國形成挑戰
10.事物的矛盾包括兩個基本屬性,斗爭性與同一性,下列強調同一性的是
①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就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
③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
④沒有當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就不會有今天的和平生活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古人削桐為琴,納萬物之聲,琴音松沉曠遠,能讓人雪燥靜心,琴樂潔凈清澈,能讓人感發心志,升華心靈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現了生命與自然的和諧,被錄入特制唱片,搭載美國太空飛船向茫茫宇宙轉達人類智慧和文明,回答11-12題
11.過于古琴藝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琴樂感發心志,體現了事物間的內在聯系
③欣賞古琴音樂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創作具有社會歷史性的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古琴音樂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過人們的自覺欣賞,主動接受,能轉化成認得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能滿足人類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為人類文化符號的代表,增強了中華文化影響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二、綜合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52分)
13.(26分)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13-14題
材料一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參戰國。面對外敵的入侵,中國人民浴血奮戰,消滅并牽制了日本侵略者大量兵力,不僅保衛了國家,而且為二戰的最終勝利做出重大貢獻。
今天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保衛人民和平生活堅強能力的偉大國家,中華民族任人宰割、飽受欺凌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國通過立法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烈士紀念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并隆重紀念活動,以此銘記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
材料二在一般情況下,戰爭能改變社會生產的產出組合。圖2中曲線PP’反映了在一定時期內將所有要素投入社會生產所形成的最大產出組合。曲線內(曲線與坐標軸圍成的扇形區域)的點是生產要素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產出組合,曲線外的點是利用現有要素無法達到的產出組合。(1)運用《政治生活》知識,結合材料一說明我國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關系。(12分)
(2)在生產要素總量一定的前提下,若某個處于戰爭狀態的國家生產處于E點(見圖2),戰爭結束后,其產出組合最有可能由E點向___(A、B、C、D)方向移動。(4分)
(3)和平是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基礎。相比戰爭年代,和平年代在生產、財政與對外關系等方面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條件、更多機會。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完成圖3.(10分)
示例:在生產方面,有利于有限的資源更多地用于民用產品的生產14(26分)
( l )今年,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舉辦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展現共同維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和國際公平正義的決心,警示世人勿忘歷史,珍惜和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運用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知識,說明世界范圈內舉行反法西斯紀念活動的意義(14 分)
(2 )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維護和平,只有人人都記取戰爭的慘痛教訓,和平才是有希望的。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個人應如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12分)
文綜政治答案
1.C
13.(1)答案示例:
①公民具有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面對外敵入侵,公民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為國家的繁榮強大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②國家具有保護公民權益的職責。國家維護公民生命,自由等權利,為公民生活與發展提供和平環境,曾強公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③在我國,國家與公民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B
(3) 答案示例:
①在財政方面,有利于促進財政收入穩定增加,有利于將財政資金更多地用于發展民生經濟。
②在對外經濟關系方面,有利于加強國際經濟合作,有利于融入經濟全球化。
14. 答案示例:
(1) ①活動讓人們進一步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和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平發展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由之路;反對侵略、促進發展是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共同愿望。
②活動可以讓人們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既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也符合世界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發展的共同愿望。
③活動也可以讓人們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凝聚全世界愛好和平的國家、國際組織和人民的力量,有力促進世界和平。
(2)①認識歷史,了解歷史,感受歷史上和平文化的熏陶,并立足傳統,繼承、吸收中外愛好和平的優良傳統,確立熱愛和平的價值觀念。
②個人積極組織或參與各種反對侵略、維護和平的文化活動,倡導、傳播和平文化與理念,抵制軍國主義、霸權主義等腐朽落后的思潮。
2015年重慶文綜歷史
1.吳起在楚國實行變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饞不蔽忠,言不取茍合,行不取茍容,行義不顧毀譽”的主張。此主張者在
A.廢除世卿世祿制
C.削弱王室的特權
2.安史之亂(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有位詩人在這場戰亂中寫了一首詩:“今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寫出了千古以來戰爭中妻離子散的悲哀。這位詩人應該是
A.杜牧
3.宋太宗時期,有官員上奏:“嶺南村墟聚落,間日集裨販(小販),謂之墟市。請降條約,令于城邑交易。”該建議遭到太宗的拒絕:“徙擾民爾,可仍其舊。”這一史實主要反映了宋朝
A.專業市場每天開市
C.市場監管相對寬松
4.《金史》記載:“贊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內小康,乃正禮樂,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規……亦可謂有志于治者矣.”這表明金章宗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C.治國理政不如金世宗
5.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主張:“操兵之道,不獨執旗走陣于場肆,而后謂之操;雖閑居坐睡嬉戲,亦操也……兵雖靜處閭閻(街巷),然亦謂之操,乃真操也。” 可見戚繼光更強調士兵的
A.隊形操練
6.太平天國運動之初,曾國藩指出:“今春既交,粵盜益復猖獗,西盡泗鎮,東侵平梧,二千里中,幾無一尺凈土。推尋本原,何嘗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魚肉日久,激而不復反顧? 蓋太吏之泄泄(閑缺)于上,而一切廢置不問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據此可知,曾國藩認為天平天國運動爆發的原因是
A.自然災害頻仍
7.“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只要國民黨停止進攻蘇區行動,只要任何部隊實行對日抗戰……紅軍不僅立刻對之停止對敵行為,而且愿意與之親密攜手共同救國。”中國共產黨表達這一宣言促進了
A.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
C.聯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8.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在縣以下設立鄉、民族鄉、鎮一級人民政府,作為一級行政機關,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駛行政權力。以下屬于這一規定出臺背景的是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廣泛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