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學是最好得分的科目,同時數學又是高考成敗的關鍵。多少學子因為數學成績而走向不同的大學。從某種意義上講,高一高二的基礎很重要,高一高二有沒有“弄懂”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三復習的進度,如果基礎打得牢,高三可以向更高的層次沖一把,如果自認為基礎有些薄弱,也不是完全沒辦法,一輪復習將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以前的弱勢。
2、建議看看自己來年參加的考試的試卷題型分布,在復習方面,進入高三,哪些知識點只屬于識記和基礎理解層次,哪些知識點屬于重難點。非重難點可以不獨立安排復習時間,因為跟著老師的進度就可以得分,如集合、命題及其關系、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程序框圖、復數等內容,但是一定要保證此類問題屬于自己的必拿分題目。
3、其次,對其他的整個知識體系的版塊有一個基本認識,可分為以下板塊:函數的基本題型、函數與導數、三角函數相關內容、平面向量和空間向量、立體幾何、數列、不等式、解析幾何初步、圓錐曲線、統計與概率,選修內容不同省份安排不一樣:極坐標、不等式、平面幾何等。
4、知道了整個知識體系框架,就可以考慮在這一個學期里把哪些板塊安排在哪一個月、哪一周,同時參考老師帶領復習的進度,互為補充。每一周上課前,可以把老師上一周帶動復習的內容再給自己計劃一下,計劃這一周在以前老師講過的基礎上再給自己添加哪些內容,無論是做新題,還是整理做過的題型來尋找考試方向,都要提前安排好,六天(可能高三時期周六都要拿出一些時間給學習吧)時間每天給自己規定額外的幾個小時的自習時間來完成自己的數學計劃。
5、高三的課一般有兩種形式:復習課和評講課,到高三所有課都進入復習階段,通過復習,學生要能檢測出知道什么,哪些還不知道,哪些還不會,因此在復習課之前一定要弄清那些已懂那些還不懂,增強聽課的主動性,F在學生手中都會有一種復習資料,在老師講課之前,要把例題做一遍,做題中發現的難點,就是聽課的重點;對預習中遇到的沒有掌握好的有關的舊知識,可進行補缺,以減少聽課過程中的困難;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自己理解了的東西與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維水平;體會分析問題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堅持下去,就一定能舉一反三,提高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還要作好筆記,筆記不是記錄而是將上述聽課中的要點,思維方法等作出簡單扼要的記錄,以便復習,消化,思考。三建好錯題檔案,做好查漏補缺。
這里說的“錯”,是指把平時做作業中的錯誤收集起來。高三復習,各類試題要做幾十套,甚至更多。如果平時做題出錯較多,就只需在試卷上把錯題做上標記,在旁邊寫上評析,然后把試卷保存好,每過一段時間,就把“錯題筆記”或標記錯題的試卷看一看。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每次訂正試卷或作業時,在做錯的試題旁邊要寫明做錯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找不到解題著手點。
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概念或原理的應用有問題。
4)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有問題。
5)情景設計看不懂。
6)不熟練,時間不夠。
7)粗心,或算錯。
以上方法經過一個階段自查,建立一份個人補差檔案。通過邊查邊改,重復犯的錯誤一定會越來越少。同時,隨著自我認識的不斷完善,也有利于考試時增強自信心。
6、強化定時訓練,及時反饋矯
學好數學要做大量的題,但反過來做了大量的題,數學不一定好,因此要提高解題的效率,做題的目的在于檢查你學的知識,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準,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題的結果,反而鞏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準確地把握住基本知識和方法的基礎上做一定量的定式訓練是必要的。
1)要有針對性地做題,典型的題目,應該規范地完成,同時還應了解自己,有選擇地做一些課外的題,但一定要做到定時定量;
2)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要對做過了典型題目有一定的體會和變通,即按“學、練、思、結”程序對待典型的問題,這樣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無論是作業還是測驗,都應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
4)盡管復習時間緊張,但我們仍然要注意回歸課本。要抓綱悟本,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把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選擇一些針對性極強的題目進行強化訓練、復習才有實效。
5)獨立思考是數學的靈魂,遇到不懂或困難的問題時,要堅持獨立思考,不輕易問人,要知道高考題是要自己完成的,且在一定時間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