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事跡材料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跡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下面是相關的先進事跡材料,歡迎欣賞與借鑒。
鄉鎮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篇一】
在改革發展的主戰場,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一大批黨員干部懷著對黨的忠誠與熱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扎根基層,勤勞實干,一心為民,殫精竭慮,為社會謀發展,為群眾謀實事,展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他們也以自己腳踏實地、勤奮肯干、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凝聚了黨心民心,贏得了廣泛贊譽。本報從本期起將連續對我市在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挖掘的3名優秀干部進行報道,希望他們為民服務的公仆情懷能夠激勵更多人、影響更多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他是嵐峪鄉乃至榆社縣笨雞產業轉型發展的引路人、嵐峪鄉溫室大棚蔬菜的拓荒者,當地養豬、喂雞和種植核桃、小雜糧等的引領者。他自主創新的笨雞山地圍欄生態放養模式,曾被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致富經》欄目作為經驗,向全國播出。在他的一手引進、帶動下,當地核桃、笨雞、大棚菜、小雜糧四項產業健康發展,覆蓋帶動全鄉67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面對全省最美鄉鎮干部的榮譽稱號,他淡定地說:“心在哪里,風景就在哪里。”他就是榆社縣嵐峪鄉黨委委員、副鄉長白xx。
扎根鄉村真誠投入 撲下身子為民辦事
1993年,白xx畢業于朔州農校,畢業后回到家鄉,成為榆社縣畜牧局的一名普通員工。1999年調至嵐峪鄉,歷任農機站管理員、站長,科技副鄉長。2010年擔任嵐峪鄉黨委委員、副鄉長至今。
嵐峪鄉是榆社縣最貧困、人口最少的鄉鎮,是目前榆社各鄉鎮中距離縣城最遠、回城耗時最長的一個鄉鎮。全鄉33個村6900余口人,沒有一家工業企業,沒有任何有價值、可開采的礦產資源,農業產業至今仍以傳統農業為主,有一半以上的人外出打工尋求生計。即使到現在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戶,過年僅買二斤肉、半年才買一桶油。
“那時候,嵐峪鄉各村乃至整個榆社的農民已經養雞多年,但都是小型的家庭喂養。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個‘魔咒’:‘養雞不賺錢,換個油和鹽’。” 白xx說,當時,村民們養雞卻不賣雞蛋、雞肉,而是等小販來到村里后,拿雞蛋換取用于改善生活的用品。看到村民們艱苦的生活和原始的交易模式,他很心疼也很心酸,決定用自己的頭腦,讓村民們擺脫這種生活,讓日子好過起來。
2001年冬天,白xx在《中國農民報》看到一則信息,介紹的是上海培育出一種綠殼蛋雞,這種雞能飛善跑,抗病力強,一年可產200至220顆蛋。他馬上將這一信息與嵐峪鄉的情況結合起來。嵐峪鄉山多、溝多、樹多、坡多,生態環境優良,非常適合綠殼蛋雞的生長,而且養雞成本低、勞動強度不大,非常適合嵐峪鄉這些沒有多少積蓄的老人、婦女經營。
動了這個念頭,他馬上想辦法和這家企業取得聯系,詢問具體情況,一個現實的難題擺在了面前:當地的土雞雖然產蛋低,但一只雞苗只用1元,綠殼蛋雞產蛋率高,可價格也高,一只雞苗3.5元。為了減輕農民負擔,鄉黨委、政府商量后決定,由白xx引進的綠健公司與農民簽約,每只雞苗補貼2元,鄉政府補貼0.5元,村民每只種雞只出1元。方案制定好后,白xx從上海訂購了3000只綠殼蛋雞雞苗,發動他所蹲點的嵐峪鄉大垴村村民,每家養雞50只,待雞產蛋后,綠健公司按每斤笨雞蛋5元的價格保底回購。
因地制宜做蛋文章 苦苦摸索提高產量
2002年3月,白xx引進雞苗的事情在全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原來,為了雞苗的安全,白xx付款后,聯系航空公司,將3000只小雞空運回太原。榆社縣的領導來了,嵐峪鄉的負責人到了,大家從飛機上捧下可愛的小雞,許多同機的客人爭相與這些小雞合影。
但是,雞苗運回大垴村后,村民們卻不要。“村民本來就窮,看不到收益,誰也不敢投資那1元。”嵐峪鄉農技推廣站站長連宇棟還記得白xx當時的窘境。白xx多方努力無果,只能破釜沉舟:他自掏腰包,給每位村民每只雞苗再補1元。
“白xx免費送小雞!”聽說此事后,村民們先是不相信,在確定是真消息后,爭先恐后地領走了這些小雞。
為了保證雞苗成活,從雞苗拉回來開始,白xx就連續12天吃住在大垴村,每天到養雞戶家中,細心指導農民喂養。到了2002年9月,綠殼蛋雞陸續開始產蛋,雞蛋的價格雖然比普通雞蛋貴1至2元,但人們聽說是土辦法喂養,紛紛搶購。1年下來,大多數村民賣蛋收入達到2000多元,村民楊效民養了48只綠殼蛋雞,賣蛋就收入了3200元,相當于當時一個壯勞力1年的打工收入,笨雞養殖第一次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認可。之后,榆社縣委、縣政府在嵐峪鄉召開現場會,推廣這一致富經驗。從此,笨雞養殖在榆社正式提上了農民增收主導產業的重要議程。
其他村的村民看到了實惠,紛紛主動購買雞苗。嵐峪鄉政府決定每年購買5000只雞苗,免費送給農民喂養。
然而到了2005年,隨著農民外出打工收入的提高,許多農民覺得一年靠養雞收入三兩千元不如出去打1個月的工,還弄得院子里到處是雞糞,于是很多人選擇了打工,而放棄了養雞,笨雞養殖的產業規模迅速縮水。
白xx急了。為了把笨雞這一產業繼續做好、做大、做強,他再一次住進大垴村,經過近半年的仔細觀察和研究,他了解到了笨雞喜歡群居、夜晚喜歡登高休息、采食范圍主要集中在周圍50米之內一般不超過 100米等生活習性,他想到了在山上圍欄進行放養這一辦法。說干就干。2006年,他引導大垴12戶村民在村邊建起了12座雞舍,每座雞舍15平方米,周圍用2米高的繩網圍起了5畝左右的地盤,每個雞舍養殖300只笨雞,讓笨雞白天在樹林中喝水、吃蟲子、吃草、產蛋,累了回雞舍休息,農民每天僅需飼喂兩次,清掃一次,撿蛋一次,勞動時間不超過2小時,以前丟棄的秕谷、麥麩等農副產品變廢為寶,成了笨雞的好飼料,一年下來1戶收入1萬多元,農民既不誤種地又有了可觀收入,同時這種人禽分離的模式還有效解決了人居環境污染的問題,起到了一舉多得的好效果。第2年,全鄉各村就有一些農民紛紛效仿嘗試建圍欄搞養殖。
榆社笨蛋形成產業 人民公仆幫民脫貧
白xx的笨雞養殖遠近聞名了,中央電視臺記者曾專門到榆社縣實地采訪,并通過央視第七頻道的《致富經》節目,播出了白xx帶領村民養雞致富的故事。
這些,并沒讓白xx感到喜悅。多少個日夜,想到雞苗的成本較大,他思考的是如何降低農民養雞的成本,于是他決定自己孵化雞苗。2008年,經多方考察后,他自費1萬多元,買來機械孵化機;又投入6萬余元,買進了發電機及其他設備。
設備安裝好后,他買了1萬多元的笨雞蛋,開始做孵化試驗。第一批5000只雞逐一出殼,帶給白xx的卻是致命的打擊:這批雞全部腿部無力,走起路來搖搖晃晃。他沒有放棄,開始查資料,找問題。孵化第二批時,白xx對照室溫再次試驗,才發現機械孵化機的溫度比室內的實際溫度低了一些。為了保證正確的溫度,白xx在室內四個墻角全部掛上溫度計,他在機械孵化機旁守候了半個月,一點一點調試孵化室溫度,對照孵化圖例,每天查看種蛋孵化變化,終于掌握了全套孵化技術,實現了全鄉乃至全縣笨雞養殖雞苗本地供應。
為了解決笨雞養殖規模擴大帶來的雞蛋品質下降和市場銷售問題,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信息,進行了養殖對比試驗,引進了黃粉蟲、蠅蛆養殖等應用技術,并把圍欄放養區分割成幾個區域,實行定期輪牧,有效提高了笨雞蛋的產品質量。為了暢通笨雞蛋銷售渠道,他多次到太原、榆次、長治等地考察笨雞蛋市場,墊資合股幫助當地農民在縣城和太原開設笨雞蛋銷售門店,今年還和太原金虎便利公司洽談笨雞蛋長期銷售合作事宜,想盡力把全鄉笨雞養殖的銷售市場拓寬一些、暢通一些、穩定一些。
現在,笨雞養殖已成為嵐峪鄉乃至榆社縣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在白xx的帶領和引導下,全鄉年存欄笨雞穩定在5萬只左右,在鄉居住農民人均15只,養雞收入占到農民年純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全縣笨雞年存欄200萬只左右,全縣13萬農民人均15只。笨雞養殖打破了“養雞不賺錢,換個油和鹽”傳統概念,正在引領榆社農民為產更多“讓聰明人吃的蛋”而努力。
這就是白xx,一心為民,不計回報。,他被授予“全省最美鄉鎮干部”榮譽稱號。面對上級的褒獎和群眾的肯定,他憨厚地說:“我多付出一點,群眾就能好過一點,這是良心所致、黨性所致,更是鄉鎮干部的責任所致。”
鄉鎮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材料【篇二】
自擔任含山縣陶廠鎮南峰社區黨總支書記以來,謝xx同志始終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積極帶領廣大黨員和群眾為居民辦好事、辦實事,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品格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謝xx同志榮獲全市“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他時刻想著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
為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走出困境,實現再就業,謝xx帶領4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4050”人員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歷程。創業初期,無資金,他就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到處籌措資金;無場地,就向房屋出租戶說明房屋用途,用自己的誠意感動對方,暫緩收取房租;無技術人才,就組織下崗失業人員培訓,就近外出學習技術。他先后解決了50多名下崗職工、殘疾人、低保家庭成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推動了社區就業、社區保障、社區救助等服務的完善,緩解了政府救濟和就業的壓力。
作為社區黨總支書記,他創新思路,積極探索黨建新路子
在謝xx同志帶領下,班子成員們積極為南峰社區的發展獻計獻策,確定了“三點一線”(完善社區服務,科學服務居民;發展社區經濟,優化社區環境;創文化型示范社區,提高居民素質,全面構建和諧新社區)工作思路。作為黨總支書記,他以身作則、知人善任,能很好地處理與其他同志的工作關系,把社區兩委建成了黨總支的堅強領導核心。他創新社區黨組織設置方式,充分發揮社區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將黨總支所有黨員分成3個黨支部,向黨員提出了“沒有職務有任務,沒有報酬有責任”的號召。以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作為突破口,全面開展“一個黨員一面旗”黨員設崗定責工作,先后設置了綠化美化崗、義務巡邏崗、家庭維修保潔崗等10余種崗位,最大限度服務了居民,改善了社區環境,增進了社區的安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