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縣先進個人事跡材料范文1】
馬建民,男,1993年6月入黨,現任賀蘭縣科學技術局黨支部書記、局長。自履職以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我始終如一,嚴謹求實,廉潔自律,先后被中央綜治委、中央組織部評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個人”;被中央綜治委、中央組織部嘉獎為“全國平安建設縣優秀領導干部”;被自治區綜治委、鐵路護路聯防領導小組評為“優秀先進個人”;被自治區科技廳評為“全區優秀科技局長”,銀川市組織部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主要事跡如下:
一、抓理論學習,提自身素質。政治理論學習是提高思想認識的根本和前提,是凝心聚力的重要舉措。一年來,我狠抓干部政治理論學習和自身政治理論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素養。組織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屆五中全精神、系列講話和縣委、政府的重要決策部署,學習《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積極參加區市業務部門組織的各類專題會議和業務培訓。通過學習,理清了思路,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念,牢固樹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不斷提高自身大局意識,服務意識,為建設“四個賀蘭”貢獻力量。
二、抓對外合作,促成果轉化。深入開展對科技特派員的管理和考核,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員創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分行業先后選送科技特派員赴湖北、浙江、江蘇、山東、韓國等地進行考察學習,促成了賀蘭縣科技特派員創業協會、新民漁業、欣榮和、文軍稻蟹養殖合作社、天榮農業科技公司、廣銀米業等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機械儀器研究所、韓國峰下村、浙江云和師傅協會、黑龍江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遼寧省盤錦市水產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果樹試驗站的科技合作。建成了西北首家福瑞鯉苗種擴繁基地,中韓有機水稻示范基地、黑木耳種植、螃蟹養殖均取得豐碩成果。組建了賀蘭縣蔬菜產業聯盟,聘請遼寧三星集團、云南元謀農業技術人員為技術服務團,實施了1000畝綠色番茄高效生產技術,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育苗、統一栽培技術、統一植保、統一品牌、統一營銷策略”的運行機制,帶動規模化永久性蔬菜基地的發展,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農民增收,農村產業升級提供示范樣板。聯合縣招才局加強與國內知名高校開展人才引進、交流與合作,加大招才引智、招才引技工作,促成了浙江大學、吉林長春大學、東華大學首席專家、國家工程院士與如意集團、仁存藥膳、依味公司等的科技合作。鑒于出色的工作,我代表基層唯一的縣區科技局到北京科技部參加張來武部長組織的全國科技特派員經驗交流會,促成了我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經驗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
三、抓科技創新,促大眾創業。去年以來,我積極響應李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思路,勇于擔當起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孵化器的建設,經過半年多的謀劃和創新,結合賀蘭縣雙招雙引工作,起草制定了《賀蘭縣科技創新中心管理若干意見》,引進了IT、清真食品、節能環保等3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入駐科技創新中心,促成了東華大學與寧夏現代紡織產業示范園賀蘭園區管委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與賀蘭縣政府分別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智能制造基地共建合作協議。成立了全區首家縣級科技創新中心。我十分重視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認定工作。截止目前,共培育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家,認定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同時我特別重視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和培訓工作。兩年來,共組織企業舉辦知識產權班5次280余人次,共兌現知識產權獎勵資金120萬元。
四、抓班子隊伍,強作風建設。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我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帶頭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財經紀律和群眾工作紀律,依照《機關工作制度》、中央八項規定及賀蘭縣委、政府兩條鐵律,依法辦事。嚴格要求自己及下屬,堅持廉潔從政,不為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私利。進一步建立激勵機制,強化措施,整頓作風,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確保工作人員團結拼搏、努力奮進,工作上有凝聚力向心力,業務上實干高效。在工作、生活、學習中,我自覺宣傳貫徹執行中央及上級黨委的路線、方針、政策,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則、“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及“五不直接分管”等制度,嚴格財政預算和專項資金管理,嚴控三公經費支出,做到厲行節約。經常性與干部進行思想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干部的思想動態,對黨員領導干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談話提醒,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由于我的嚴格管理,近年來,我局未發生干部違紀違法行為。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我所做的工作離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和要求相差還很遠,為此,在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我將緊緊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嚴格服從組織領導和安排,進一步加強學習,遵章守紀,廉潔自律,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繼續加倍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養和管理能力,為推進我縣“四個賀蘭”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017縣先進個人事跡材料范文2】
虎久桐,在農村工作三十五年,全國人民調解能手、全國十大法治人物,欣榮村黨支部書記。賀蘭縣洪廣鎮欣榮村是一個移民新村,全村1817戶11000人,來自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和西吉縣的15個鄉鎮51個行政村。從一個偏僻的山區一下子來到一個新的、陌生的環境,一切都要從頭來,面臨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讓移民群眾穩得住、能致富。作為欣榮村的領頭羊,任務重、責任大,上任伊始,虎久桐同志就給自己約法四條:身不懶,為移民跑得歡;嘴不饞,不在移民家吃一碗飯;耳不聾,細心傾聽移民夙愿;手不長,不拿移民群眾一針一線。
一、增收致富,誠心為民
搬遷的移民要想穩得住就得增收致富,產業結構調整后,大量剩余勞動力沒有經濟來源,虎久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3年欣榮村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來抓,成立了勞務輸出協會,組成了十個勞務專業隊。勞輸出協會肩負著協調組織、溝通交流、自律規范、宣傳推廣的重任,對于凝聚各方力量、促進富余勞動力尤其是欣榮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生態移民新農村建設步伐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欣榮村勞務輸出協會已擁有會員80人,全村已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2800人次,業務聯系涉及到寧夏銀川周邊、甘肅、內蒙、陜西、新疆等地。協會的成立標志著欣榮村勞動力轉移由農民自發、政府介入向市場化運作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欣榮村人均分配的0.41畝水澆地,根據全鎮產業結構調整,要求土地全部流轉,但對于土地流轉群眾是怎么也不能接受,“我們是生態移民,就得種地,你們現在要我們流轉是不是想把我們餓死啊”。面對群眾帶著情緒的質疑聲,虎久桐帶領村干部挨家挨戶的走訪、勸說,他給村民們算了一筆帳:比如我們一家5口人,就2.05畝土地,每畝按最高產量計算一年毛收入2000元錢,還要將人工、化肥、種子全部計算在內。若是按當地每畝700元標準流轉的話,凈拿1435元。而且我們騰出來的勞動力用來打工等,我們村現正在建設中銀絨業,內蒙古力農肉羊養殖場、平羅長江駕校、永寧開發商西瓜制種科技項目基地,光是用工量就1000多人,可以解決留守婦女、老人的就業問題,你們可以在就近的暖泉工業區報名打工,一家子一年能掙多少錢啊。一番語重心長,實事求是的話語,打動了在場的群眾。近利用一周時間,496戶移民土地流轉協議簽訂完畢,流轉金額63.5萬元,并全部發放到移民手中。通過集中流轉、企業化運作生產,移民每年每畝土地可獲得700元的收入;又經多方聯系,北方乳業公司與移民村村民簽訂奶牛托管協議,目前已發展奶牛托管戶972戶,每戶每年可獲得2600元的收入,
二、化解矛盾,熱心為民
當官不在大小,地位不在高低,工資不在多少,資格不在長短,只要你付出了,盡到責任了,有了成效,老百姓認可了,那才是真正的勝利者、才是真正的領頭羊、才是真正的運動員。當官一任,造福一方,這是每個領導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移民工作十分棘手,但到這個崗位,那就必須把移民當作自己的親人,引導、教育、感化、幫扶,手拉手、心連心,一個環節都不能粗心,也不能馬虎。2013年12月份欣榮針織廠幾名職工代表給他打電話,聲稱企業老板將廠房設備已拉走幾臺并且在一天時間內將50多臺設備全部搬走。這個廠子專門為移民引進的一個企業,廠內有移民200多人,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平安保險等業務還辦沒就要搬走。虎久桐知道企業一走,這200多人的損失不可想象,不管怎樣沒有充分理由、沒有充分事實絕不能將設備拉走。為了這事虎書記在廠房門口死守十天,白天在廠門口蹲著、晚上在車里蹲著,廠子老板剛開始強硬對抗,后來被虎書記這種敬業精神深深打動。設備不但不拉了,反而又進了一批,職工的困難解決了,老板和村上更加和諧了。現在每個職工一見虎書記就問好,“多虧你,要不我就失業了,損失就來大了,這200多人涉及到200多個家庭,你這個書記上級把你安排對了,我們在你的領導下總算有個盼頭,咱們這塊天地總會越來越好的”。
三、創新管理,真心為民
移民搬遷上來只是暫時的安頓下來,戶籍管理、醫療、養老保險、低保、計劃生育等方面需要辦理的事項和要咨詢的問題還很多。一開始,村部每天都圍著大量群眾,村干部們雖然也是馬不停蹄的忙著,但工作效率低下,群眾們意見很大。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提高辦事效率,欣榮村借鑒鄰村的經驗,建設了標準化便民服務臺,設立了計劃生育、信訪、社會保障等窗口,為村民進行一站式服務,不斷完善便民服務,加強對服務窗口的規范管理,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村民來辦事少跑路、少張嘴,簡化了程序,節省了時間。
四、全面發展,全心為民
為穩定群眾搬入新村居住,進一步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改善精神面貌,村委會成立了文藝演出協會,自編自演秦腔、秧歌等文藝節目,經常組織群眾外出演出。2013年建設燈光球場一座,配備了8套健身設施,每天的晨起和傍晚,移民群眾也能和社區的居民一樣,跳廣場舞、健身,促進了欣榮村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穩定發展。
在基層工作三十五年,現在的他仍然堅持奮斗在第一線,服務在第一線。腰彎了、人瘦了、臉黑了,但為了搞好工作,做好服務,他一如既往的沖鋒在先。他編寫的《普法教育三字經》在全國推廣,創新的“工作十三法”被全區司法系統推廣。他一直堅持的做法就是:工作干不好不罷休、困難再多不害怕、壓力再大不退縮、挑戰再大不怯陣。在欣榮村工作三年來,原來貧困落后不穩定的村子,現如今人均純收入6200元,買車的多了,蓋房的多了,存款多了,“好婆婆”、“好媳婦”層出不窮。他用實實在在的事情得到了群眾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