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唐朝宰相張九齡、國民黨抗日名將薛岳將軍、抗日名將張發奎將軍、孔子第41代裔孫孔閏、南粵先賢余靖,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韶關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一、右屯衛大將軍麥鐵杖:廣東韶關市南雄市百順鎮(亦說始興江口或重慶潼南)人。起初因貧而被迫做賊。被俘后當了陳后主撐傘的衛士。但惡習依然不改,白天打傘,晚上竄至南徐州打劫偷盜。事敗后陳后主因愛惜麥鐵杖勇猛敏捷,不深究此事。
隋滅陳后,麥鐵杖到了大將軍楊素的軍中,屢立戰功,被隋煬帝升于右屯衛大將軍。征討高句麗時,麥鐵杖自請先鋒。后英勇戰死。被隋煬帝贈光祿大夫之職,追封宿國公,謚號武烈。
二、唐朝宰相張九齡:唐朝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人稱”張曲江“或”文獻公“的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最重要的是舉止優雅、出口成章、嫉惡如仇、直言敢諫、不結黨營私、深得當時唐玄宗的喜愛。以至于張九齡亡故后,每當有人推薦宰相之選時,唐玄宗李隆基第一句話就是:風度得如九齡否?
三、國民黨抗日名將薛岳將軍:廣東韶關市樂昌縣九峰鎮小坪石村人。人稱”老虎仔“。薛岳將軍經過長期的與日作戰經驗與研究,推出了”天爐戰法“、”八字口袋戰法“等對日戰法理論。
在萬家嶺戰役中、薛岳將軍所部共擊斃擊傷日軍8000多人。擊斃日軍聯隊長兩名、大隊長3名、重傷日軍聯隊長一名、大隊長2人,聯隊副官1人,中隊長和小隊長死傷過半。
在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岳將軍所指揮的部隊共殲滅日軍11.75萬人。雖然中國軍隊在1944年的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中失利,但仍擊斃擊傷日軍6.8萬余人。
四、抗日名將張發奎將軍:廣東省韶關市始興縣人。人稱”大王“。曾經擔任過第四軍(人稱鐵軍)軍長的張發奎將軍,被中國現代史學會會長胡志偉先生評價為:“張發奎是在國民黨軍隊中一個異數,一個他不貪污,一個他自己勇敢打仗!
不僅這樣,張發奎將軍還重視教育事業,曾在家鄉創辦風度小學、在四戰區創辦過志銳中學......培養出一大批愛國有志青年。
五、孔子第41代裔孫孔閏:湞昌縣(今南雄市)平林村人。孔閏19歲時,就已鄉試中舉。唐昭宗李曄景福二年,連捷進士及第,為南雄科舉第一個進士。
宋太祖趙匡胤景福三年。出資在平林村建起孔林書院。這間書院是嶺南創辦最早的一所書院。對嶺南文化有著深遠的意義。
六、南粵先賢余靖:韶州曲江人。以文學稱著鄉里。由縣蔚、知縣、秘書丞、集賢院校里、酒稅監、稅監、集賢院校理,同知太常禮院、諫院右正言、衛尉卿知虔州、吏部侍郎、戶部侍郎、工部尚書。
不久病故于金陵(南京)。英宗罷朝一日以示哀悼,特贈刑部尚書銜,謚襄公。后人為了紀念余靖,在韶州曲江建有風采樓(在今韶關市區)、在廣州建有八賢堂、五賢祠,在贛州建有張、余二公合祠......
二、韶關歷史沿革
建置
今韶關市所屬各縣(市、區),因受南嶺山脈的阻隔,上古時代與中原聯系甚少。當時并無實體建置。漢朝開始有行政建置。
秦統一六國,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略定揚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粵北各地其時均未建縣。高祖建漢后,本境開始建縣。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南越后,以粵北5個縣內屬桂陽郡,郡治在郴(今湖南省郴州市),隸于荊州。東漢各期,省陽山縣,并入含洭縣。兩漢時期,今南雄、始興一帶尚未獨立建縣,地屬揚州豫章郡南野縣(古代野同婪,或寫作壁)。三國兩晉及南北朝時期,開始在粵北設郡置州。南朝時期,朝代更替和州郡廢置頻繁,建置沿革較為復雜。隋唐時期,全國重新統一,粵北建置漸趨穩定。唐韶州先后領3個縣、6個縣、3個縣,唐貞觀元年(627),韶州屬嶺南道。五代時期,后梁乾化元年(911),韶州領6個縣。宋元以后,南(雄州)、韶(州)、連(州)三地的建置,或為州,為路,為府,轄區大體不變。到元末,設置為韶州路、南雄路2個路及英德州1個州,屬廣東道。明朝英德州降為縣,韶州府、南雄府2個州轄8個縣。清沿明制,韶州府的建置一直不變,領6個縣。南雄府于清朝降為直隸州(保昌附郭),領1個縣。以上府、州,均隸屬于廣東省。民國時期,粵北屬廣東省。地方政權建置的變化也甚頻繁。1912年,在粵北初置軍事機關南韶連綏靖處,兼管地方行政,駐韶關。下轄11個縣,即今韶關市全境。到1949年4月,粵北分置3個行政督察區,轄15個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粵北境內的行政機構設置及其隸屬關系,也有過多次變革。1949年,先后在南雄、韶關作為韶關市區,1949年成立韶關市人民政府,轄韶關市區。1949年、1950年,北江臨時人民行政委員會先后改稱北江人民行政督查專員公署、北江區行政督查專員公署,轄16個縣1個市。1951年,北江區行政督查專員公署轄15個縣1個市。1952年,設立粵北行政公署,轄19個縣1個市。1956年,改置韶關專員公署,轄16個縣1個市。1957年,轄17個縣1個市。1958年,轄9個縣1個市。1963年,韶關專區的轄區再度變為15個縣1個市。“文化大革命”期間,轄區均不變。1977年1月,韶關市升格為省直轄市,脫離地區建制,韶關地區下轄13個縣,韶關市下轄1個縣。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韶關市合并,統一稱為韶關市(地級市),下轄市區和12個縣。1984年9月,韶關市下轄3個區12個縣。1988年1月,韶關市轄3個區8個縣。1996年6月,韶關市下轄3個區、2個縣級市、6個縣。2004年5月29日,韶關市設立曲江區。廣東省從2010年10月1日開始試行省直管縣財政改革,韶關市南雄市、仁化縣、乳源瑤族自治縣、翁源縣分別于2010年、2013年、、2015年成為廣東省直管縣財政改革試點地區。
區劃
2021年,韶關市轄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代管樂昌市、南雄市,有鄉鎮95個(其中94個鎮、1個瑤族鄉),10個街道辦事處,1209個村委會,235個居委會。
三、韶關簡介
韶關市中國廣東省的地級市韶關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地級市。位于廣東省北部,地處粵、湘、贛三省交界處,介于北緯23°53′~25°31′,東經112°53′~114°45′之間,北與湖南省相鄰,全市總面積1.84萬平方千米,居廣東省第二位,市區面積2870.66平方千米。屬濕潤性季風型氣候,一年四季均受季風影響。
2021年末,韶關市戶籍人口有336.75萬人,常住人口有286.01萬人。韶關市是多民族的聚居區。境內居住著漢族、瑤族、畬族、壯族、苗族等民族。韶關市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就有古人類馬壩人棲息生活。春秋時,韶關地域屬于百越地。隋開皇九年(589年),隋軍平定嶺南后,設韶州。155-162元末,設置為韶州路、南雄路2個路,屬廣東道。1949年10月7日,成立韶關市人民政府。1983年6月,韶關地區與韶關市合并,統一稱為韶關市。
韶關市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境內丹霞山是丹霞地貌的集中分布區,是中國丹霞地貌命名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豐富,主要旅游景點有丹霞山景區、南雄梅關古道、珠璣古巷、必背瑤寨等。
韶關市是粵港澳大灣區新一輪產業轉移的重點輻射區域,整體位列廣東省地市GDP總量第四梯隊。2021年,韶關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3.93億元比2020年增長8.6%。
截至2021年10月31日,韶關市轄湞江區、武江區、曲江區、仁化縣、始興縣、翁源縣、新豐縣、乳源瑤族自治縣3個市轄區、4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樂昌市、南雄市2個縣級市,有94個鎮1個民族鄉10個街道,1209個村委會,235個居委會。2021年末,韶關市戶籍人口有336.7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53.69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5.64%;常住人口有286.01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49萬人,出生率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