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陳淳、張燮、黃道周、潘振承、陳揚美、林釺、吳錫璋、蔡錫勇、丘哲、林語堂,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漳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01 陳淳:
重要事件:陳淳是宋代著名理學家,被朱熹譽為得意門生。他的代表作是《北溪全集》,提出了理氣結合產生的“心”,并闡述了“心”的兩種水平。他的思想對后世的理學、文學、哲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影響:陳淳的《北溪全集》對后世的理學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陳淳被譽為朱熹晚年的得意門生,他的思想得到了后世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然而,他的理學思想也曾遭到一些學者的批評和爭議。
02 張燮:
重要事件:張燮是明代學者,著名的著作有15種共約700卷。他的代表作是《東西洋考》,是中國古代與南洋交通史的重要著作,被稱為“海上方志”。
影響:張燮的《東西洋考》對中國古代與南洋交通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張燮被黃宗羲稱為“萬歷間作手”,他的學術成就得到了后世學者的高度評價。然而,他的著作也曾引起一些爭議,例如《東西洋考》中對南洋地區(qū)的描述被指責為帶有侵略和擴張的色彩。
03 黃道周:
重要事件:黃道周是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民族英雄。他的祖籍是福建莆田,后遷徙至漳州。黃道周曾參與抗清斗爭,因失敗被俘,最終在獄中壯烈殉國。
影響:黃道周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抗清斗爭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后人推崇為忠烈。
評價和爭議:黃道周在中國歷史上被尊稱為石齋先生,其書畫作品和文學成就得到了后世學者的高度評價。然而,他在抗清斗爭中的行為也曾引起一些爭議和質疑。
04 潘振承:
重要事件:潘振承是漳州歷史十大名人之一,他在十三行陳姓行商司事任職期間深受信任,并于此基礎上開設了同文行,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的財富積累足可敵國,被《法國雜志》評為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影響:潘振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人,他的商業(yè)成功經驗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的財富也為當時的中國社會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評價和爭議:潘振承的商業(yè)成功引起了當時社會上的一些爭議和質疑,例如他在商業(yè)活動中是否真正遵守了商業(yè)道德和誠信經營等問題。然而,他的商業(yè)成功仍然得到了后世學者的肯定和贊揚。
05 陳揚美:
重要事件:陳揚美是明代官員,曾任江西省武寧縣知縣、四川省遵義府桐梓縣知縣以及大理寺卿等職務。他因“挫賊靖寇”有功,被熹宗稱之為軍門才,并被封為文林郎。然而,他因秉公執(zhí)法、嚴懲魏珰之黨等行為而深為魏黨所忌,遭到了迫害。
影響:陳揚美在明代歷史上是一位重要的官員和文化人,他的思想和行為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后人推崇為忠臣義士。
評價和爭議:陳揚美在明末清初時期的政治斗爭中曾受到迫害,但他的忠誠、正直和公正得到了后世學者的肯定和贊揚。他的行為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例如他在處理魏珰之黨的問題時,是否存在過度執(zhí)法和濫用職權等問題。
06 林釺
重要事件:林釺是明代末年的一位官員,先后擔任過翰林院編修、南京國子監(jiān)司業(yè)、左春坊中允喻德國子監(jiān)祭酒、詹事府詹事、教習庶吉士、實錄副總裁、禮部右侍郎和東閣大學士(宰相)等職務。他還曾經參加過明神宗的殿試,成為了探花。
影響:林釺在明代文化界和政治界都有著很高的聲望,他在官場上擔任了多個重要職務,對明朝政治和文化的發(fā)展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林釺為人謹慎刻苦,有很高的政治素養(yǎng)和文化修養(yǎng),受到了歷史上的普遍贊譽。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的政治立場和行為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擔任宰相期間沒有能夠避免明朝政治的腐敗和衰落。
07 吳錫璋
重要事件:吳錫璋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一位武官,他自幼習武,長大后成為了一名身材魁梧、武藝高強的武士。他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考中武舉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考中武科第一甲第一名,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前侍衛(wèi),晉封五品武德騎尉。
影響:吳錫璋在漳州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聲望,他是漳州歷史上僅有的一位考中武狀元的人物,被乾隆皇帝賜予很高的榮譽和官職。
評價和爭議:吳錫璋在漳州歷史上被視為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武藝和功績備受尊崇。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他的官職和榮譽主要是因為他是御前侍衛(wèi)而得到的,而非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得的。
08 蔡錫勇
重要事件:蔡錫勇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實業(yè)家和學者,他是中國速記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也是西方復式會計科學在中國的引進人。他曾經供職于電局,并隨清朝首任駐美欽差大臣陳蘭彬出使美國、西班牙和秘魯。后來他在廣東省擔任洋務局總辦,負責開設銀元局、槍炮廠、水陸師學堂以及制造兵輪等事。
影響:蔡錫勇在中國實業(yè)和科學技術領域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他的創(chuàng)新思想和實踐經驗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推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評價和爭議:蔡錫勇是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功績得到了歷史的肯定。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和貢獻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洋務運動中的工作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果,而且有一些疏漏和錯誤。
09 丘哲
重要事件:丘哲是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中國民主同盟的創(chuàng)始人和*之一,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動家。他曾經參加過多次政治運動,包括五四運動、護法運動、北伐戰(zhàn)爭等。
影響:丘哲在中國現代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他是一位為中國的政治和社會進步而奮斗的杰出人物,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丘哲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愛國精神和政治理念備受推崇。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的政治立場和行為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一些政治事件中的表現并不完美,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
10 林語堂
重要事件:林語堂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學者、翻譯家和語言學家,他曾經創(chuàng)辦過多個刊物,包括《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他的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影響: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領域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對中國現代文化的發(fā)展和推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評價和爭議:林語堂的作品和思想備受推崇,他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化和文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的思想和立場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某些問題上的觀點和表現存在問題和爭議。
二、漳州歷史沿革
漳州系歷史文化名城,早于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圖,屬閩中郡。漢代,以梁山(今地名)為界,分屬南越、閩越,延至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歸于一統(tǒng)。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將軍請建漳州獲準,始設漳州州治,后又改稱漳州郡、漳州府等,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歷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福建省第六行政區(qū),又叫龍溪專區(qū),1969年改為龍溪地區(qū),1985年改為漳州市。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是全國較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qū)之一。
三、漳州簡介
一、地理狀況
漳州位于東經116°53′-118°09′,北緯23°32′-25°13′,地處福建省閩南地區(qū)南端,東瀕臺灣海峽,與廈門隔海相望,東北與泉州接壤,西北與龍巖相接,西南與廣東的汕頭毗鄰,距臺灣高雄96海里,離香港210海里,自古以來就是閩、粵、贛的交通要沖。漳州西北多山,東南臨海,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多樣,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西北部橫亙著博平嶺山脈,海拔700至1000米,平和縣境內的大芹山為最高點,海拔1544米,其他較著名的山嶺,有平和縣的小芹山、靈通山,長泰縣的天柱山、良崗山,漳浦縣的梁山,詔安縣的九侯山,云霄、詔安、漳浦三縣交界的烏山等。全市山地面積8000平方公里。海拔80-240米的丘陵地約2956平方公里,僅占陸地總面積的23.56%。漳州最大的河流是九龍江。九龍江發(fā)源于博平嶺山脈,分北溪、西溪兩條干流,橫貫華安縣、長泰縣、平和縣、南靖縣、薌城區(qū)、龍海市等六個縣市區(qū)。兩條干流在龍海市的三叉河匯合后,又分流進東海。干流長258公里,合支流共長1923公里。九龍江在福建省是僅次于閩江的第二大河,除九龍江外,境內較大的河流還有云霄縣的漳江,詔安縣的東溪,漳浦縣的鹿溪,長泰縣的龍津江。九龍江沿岸有許多河谷盆地。在九龍江下游的漳州平原有566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平原。漳州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1℃,年日照2000個小時,雨量充沛,無霜期33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是個天然“大溫室”,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歷來是福建糧食、甘蔗、水果、水產、花卉、蘑菇、蘆筍的主產區(qū),素有“魚米花果之鄉(xiāng)”和“福建烏克蘭”的美稱,又是水仙花的故鄉(xiāng)。盛產“六大名果”: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蘭花,以及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扇貝等海珍品。全市陸地面積1.29萬平方公里,陸地東西最大橫距約13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90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15公里,常住人口510萬人,其中,市區(qū)建成區(qū)面積69.84平方公里,市區(qū)常住人口79萬人。
二、歷史沿革
秦漢時,在閩粵通道的盤陀嶺設蒲葵關。晉代初年,在梁山下建漳浦縣。南朝梁天監(jiān)年間(502~519),在荊城(今南靖)建蘭水縣。梁大同六年(540),在九龍江畔建龍溪縣。隋開皇十二年(592),并綏安、蘭水入龍溪縣。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70),閩粵一帶少數民族常聯(lián)合反抗唐王朝,高宗詔令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率府兵3000多人入閩,統(tǒng)領嶺南行軍奮力征戰(zhàn)。陳政死后,其子陳元光襲父職,率軍平定了閩粵邊境。唐垂拱二年(686),陳元光奏請朝廷批準,在泉州、潮州之間設置漳州,州治設在臨近漳江的云霄西林,并在綏安故地設置漳浦縣。開元四年(716),漳州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縣城)。貞元二年(786),又遷至龍溪桂林村(今漳州城區(qū)),改稱漳州郡。元代改稱漳州路。明清兩代稱漳州府。民國初年并為汀漳龍道。1934年改為福建省第五行政區(qū)。1949年9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漳州,福建省人民政府于此設置第六行政區(qū),又稱龍溪地區(qū)。1985年7月實行“地改市、市管縣”行政體制,原龍溪地區(qū)改為漳州市,原漳州市改為薌城區(qū)。全市現轄二區(qū)一市八縣,即薌城區(qū)、龍文區(qū)、龍海市、漳浦縣、云霄縣、詔安縣、長泰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和華安縣,下設122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318個城鎮(zhèn)社區(qū)、居委會,1637個村民委員會。
三、人文旅游
漳州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州開始迄2017年已有1331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多姿,歷代名人輩出:明代《東西洋考》作者張燮、"一代完人"黃道周(漳州戶籍,祖籍福建莆田市城廂區(qū)),近現代文化名人、大師許地山、楊騷、林語堂等飲譽海內外。漳州的薌劇 、潮劇、木偶以及木偶雕刻藝術譽滿海內外,剪紙、燈謎、大車鼓舞蹈、木版年畫等民間傳統(tǒng)藝術豐富多彩。國家文化部共授予漳州市6個"藝術之鄉(xiāng)",分別是:"燈謎藝術之鄉(xiāng)"(薌城)、"農民畫藝術之鄉(xiāng)"(龍海)、"剪紙藝術之鄉(xiāng)"(漳浦)、"書畫藝術之鄉(xiāng)"(詔安)、"民間音樂藝術之鄉(xiāng)"(東山)和"玉雕藝術之鄉(xiāng)"(華安)。全市共有革命史跡和名勝古跡28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東山關帝廟、龍海慈濟宮、華安二宜樓、市區(qū)明清石牌坊、漳州文廟大城殿、龍海江東橋、漳浦的趙家堡、詔安堡和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和貴樓、繩武樓。1300多年的文化積淀、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賦予了漳州獨具特色的三大旅游資源,海濱風光秀麗、神奇,花果生態(tài)絢麗、誘人,民俗史跡悠久、璀璨,是一處集觀光、休閑、度假、健身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漳州海岸線長達715公里,神奇的古火山地質遺跡、神秘的海底"紅樹林"、蔚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構筑了漳州獨具魅力的濱海旅游風光,這里有中國目前唯一的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獨特性的天然火山地質博物館——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有被譽為"東方夏威夷"和"海峽西岸旅游島"的度假勝地——東山島,以及目前國內罕見的花崗巖風化海蝕奇觀——漳浦六鰲抽象巖畫廊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龍海九龍江口、云霄漳江口"紅樹林"景觀等。漳州依山面海,四季如春,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yōu)勢造就了漳州"花果之鄉(xiāng)"這一絕佳的生態(tài)旅游黃金寶地,這里四季皆花果飄香,八節(jié)盡常春之美,有匯集了亞熱帶各種珍稀植物和生態(tài)自然景觀的國家4A級旅游區(qū)東南花都——花博園,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教育娛樂于一體的茶葉專業(yè)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區(qū)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園,以及被譽為"福建第一漂"的長泰漂流旅游區(qū)和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龍海龍佳生態(tài)溫泉山莊等。漳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民俗史跡悠久璀璨,這里有被譽為"世界建筑奇觀"的土樓,有中國歷史上僅存的帝王后裔聚居地趙家堡,有榮獲聯(lián)合國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獎的明清歷史古街區(qū),有在東南亞和臺灣久負盛名的千年古剎三平寺、關帝廟、慈濟宮等景觀;以及被譽為"海峽兩岸戲曲姐妹花"的薌劇、"掌中藝術"的布袋木偶戲、古老民間曲藝錦歌、民間傳統(tǒng)舞蹈大鼓涼傘等具有濃厚鄉(xiāng)土氣息的民俗文化。目前,全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一處5個點、國家A級旅游景區(qū)15家,其中,5A級景區(qū)1家,4A級景區(qū)13家,3A級景區(qū)1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1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個、全國農業(yè)旅游示范點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2個、中國景觀村落6個,是一處集觀光、休閑、度假、健身為一體的海峽西岸旅游勝地。
四、城市特點
漳州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生態(tài)工貿港口城市。漳州生態(tài)條件優(yōu)越。漳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雨量約1500 毫米,平均氣溫21 ℃ 。全市森林覆蓋率64.58%。漳州區(qū)位條件獨特,位于福建最南端,介于廈門、汕頭兩個特區(qū)之間,面對臺灣,背靠龍巖,南臨廣東,是海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漳州生態(tài)得天獨厚,山、海、江、平原俱全,是全國有名的水果之鄉(xiāng)、花卉之都、水產基地,被授予“中國菇都”、“中國食品名城”等稱號。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穿城而過,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沖積平原。漳州對臺優(yōu)勢凸顯,是臺胞主要祖籍地、臺灣文化發(fā)祥地和臺商投資密集區(qū),2012年,國務院批準在漳州設立臺商投資區(qū)。臺灣現有2300多萬人口中,祖籍漳州的近1000萬人,臺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政要,祖籍大多在漳州。漳臺民間習俗、飲食文化等都很相近,“漳州味”就是“臺灣味”。漳州自然資源豐富。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橫貫全境,漳州擁有全省最大的平原一一九龍江下游沖積平原(面積566 平方公里),土地肥沃,淡水充沛,是全國有名的水果之鄉(xiāng)、花卉之都、水產基地,被授予“中國菇都”、“中國食品名城”,每年都舉辦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全市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715公里,擁有廈門灣南岸和東山灣兩大港灣,天然良港眾多,可供開發(fā)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碼頭130多個。漳州城市環(huán)境優(yōu)美,擁有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衛(wèi)生城市三大品牌,南靖、華安土樓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漳州歷史古街區(qū)被評為第二屆歷史文化名街,東山島被譽為“東方夏威夷”。漳州名產特色突出,水仙花、片仔癀、八寶印泥被譽為“漳州三寶”,馳名中外。水仙花是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片仔癀是國家特級保護的傳統(tǒng)名貴中成藥,八寶印泥是書畫篆刻名家最為喜愛的“用印之寶”。
五、發(fā)展現狀
近年來,漳州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海西建設、漳州先行"發(fā)展主線,深入實施"依港立市、工業(yè)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戰(zhàn)略,經濟發(fā)展明顯加快,發(fā)展后勁持續(xù)增強,發(fā)展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后發(fā)優(yōu)勢更加凸顯。2011年召開的市第十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的活力漳州、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的奮斗目標,明確了建設"田園都市、生態(tài)之城"的城市定位,為加快漳州發(fā)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目前全市已初步培育形成石油化工、特殊鋼鐵、裝備制造、食品工業(yè)"四大"主導產業(yè)和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yī)藥"四大"新興產業(yè)的"4+4"產業(yè)格局。2017年,全市地區(qū)生產總值3528.53億元,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3328.10億元,增長17.7%;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18.08億元,增長10.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4.04億元,增長8.7%;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59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6元,增長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