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漳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思而思學網

漳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陳淳、張燮、黃道周、潘振承、陳揚美、林釺、吳錫璋、蔡錫勇、丘哲、林語堂,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漳州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01 陳淳:

重要事件:陳淳是宋代著名理學家,被朱熹譽為得意門生。他的代表作是《北溪全集》,提出了理氣結合產生的“心”,并闡述了“心”的兩種水平。他的思想對后世的理學、文學、哲學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影響:陳淳的《北溪全集》對后世的理學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陳淳被譽為朱熹晚年的得意門生,他的思想得到了后世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然而,他的理學思想也曾遭到一些學者的批評和爭議。

02 張燮:

重要事件:張燮是明代學者,著名的著作有15種共約700卷。他的代表作是《東西洋考》,是中國古代與南洋交通史的重要著作,被稱為“海上方志”。

影響:張燮的《東西洋考》對中國古代與南洋交通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張燮被黃宗羲稱為“萬歷間作手”,他的學術成就得到了后世學者的高度評價。然而,他的著作也曾引起一些爭議,例如《東西洋考》中對南洋地區的描述被指責為帶有侵略和擴張的色彩。

03 黃道周:

重要事件:黃道周是明末學者、書畫家、文學家、民族英雄。他的祖籍是福建莆田,后遷徙至漳州。黃道周曾參與抗清斗爭,因失敗被俘,最終在獄中壯烈殉國。

影響:黃道周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抗清斗爭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后人推崇為忠烈。

評價和爭議:黃道周在中國歷史上被尊稱為石齋先生,其書畫作品和文學成就得到了后世學者的高度評價。然而,他在抗清斗爭中的行為也曾引起一些爭議和質疑。

04 潘振承:

重要事件:潘振承是漳州歷史十大名人之一,他在十三行陳姓行商司事任職期間深受信任,并于此基礎上開設了同文行,成為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的財富積累足可敵國,被《法國雜志》評為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影響:潘振承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商人,他的商業成功經驗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的財富也為當時的中國社會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

評價和爭議:潘振承的商業成功引起了當時社會上的一些爭議和質疑,例如他在商業活動中是否真正遵守了商業道德和誠信經營等問題。然而,他的商業成功仍然得到了后世學者的肯定和贊揚。

05 陳揚美:

重要事件:陳揚美是明代官員,曾任江西省武寧縣知縣、四川省遵義府桐梓縣知縣以及大理寺卿等職務。他因“挫賊靖寇”有功,被熹宗稱之為軍門才,并被封為文林郎。然而,他因秉公執法、嚴懲魏珰之黨等行為而深為魏黨所忌,遭到了迫害。

影響:陳揚美在明代歷史上是一位重要的官員和文化人,他的思想和行為對后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被后人推崇為忠臣義士。

評價和爭議:陳揚美在明末清初時期的政治斗爭中曾受到迫害,但他的忠誠、正直和公正得到了后世學者的肯定和贊揚。他的行為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例如他在處理魏珰之黨的問題時,是否存在過度執法和濫用職權等問題。

06 林釺

重要事件:林釺是明代末年的一位官員,先后擔任過翰林院編修、南京國子監司業、左春坊中允喻德國子監祭酒、詹事府詹事、教習庶吉士、實錄副總裁、禮部右侍郎和東閣大學士(宰相)等職務。他還曾經參加過明神宗的殿試,成為了探花。

影響:林釺在明代文化界和政治界都有著很高的聲望,他在官場上擔任了多個重要職務,對明朝政治和文化的發展都有著一定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林釺為人謹慎刻苦,有很高的政治素養和文化修養,受到了歷史上的普遍贊譽。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的政治立場和行為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擔任宰相期間沒有能夠避免明朝政治的腐敗和衰落。

07 吳錫璋

重要事件:吳錫璋是清代乾隆年間的一位武官,他自幼習武,長大后成為了一名身材魁梧、武藝高強的武士。他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考中武舉人,乾隆四十年(1775年)又考中武科第一甲第一名,被乾隆皇帝欽點為御前侍衛,晉封五品武德騎尉。

影響:吳錫璋在漳州歷史上有著很高的聲望,他是漳州歷史上僅有的一位考中武狀元的人物,被乾隆皇帝賜予很高的榮譽和官職。

評價和爭議:吳錫璋在漳州歷史上被視為一位英雄人物,他的武藝和功績備受尊崇。但是也有一些人認為,他的官職和榮譽主要是因為他是御前侍衛而得到的,而非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得的。

08 蔡錫勇

重要事件:蔡錫勇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實業家和學者,他是中國速記法的創始人之一,也是西方復式會計科學在中國的引進人。他曾經供職于電局,并隨清朝首任駐美欽差大臣陳蘭彬出使美國、西班牙和秘魯。后來他在廣東省擔任洋務局總辦,負責開設銀元局、槍炮廠、水陸師學堂以及制造兵輪等事。

影響:蔡錫勇在中國實業和科學技術領域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他的創新思想和實踐經驗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推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評價和爭議:蔡錫勇是中國近代化進程中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功績得到了歷史的肯定。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在洋務運動中的作用和貢獻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洋務運動中的工作并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果,而且有一些疏漏和錯誤。

09 丘哲

重要事件:丘哲是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中國農工民主黨前身)、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始人和*之一,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動家。他曾經參加過多次政治運動,包括五四運動、護法運動、北伐戰爭等。

影響:丘哲在中國現代史上有著很高的聲譽,他是一位為中國的政治和社會進步而奮斗的杰出人物,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評價和爭議:丘哲是一位備受尊敬的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愛國精神和政治理念備受推崇。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的政治立場和行為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一些政治事件中的表現并不完美,存在一些問題和爭議。

10 林語堂

重要事件:林語堂是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學者、翻譯家和語言學家,他曾經創辦過多個刊物,包括《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他的作品包括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影響:林語堂是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領域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對中國現代文化的發展和推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評價和爭議:林語堂的作品和思想備受推崇,他被認為是中國現代文化和文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但是也有一些人對他的思想和立場持有不同的看法,認為他在某些問題上的觀點和表現存在問題和爭議。

二、漳州歷史沿革

漳州系歷史文化名城,早于一萬年前就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列入秦中央版圖,屬閩中郡。漢代,以梁山(今地名)為界,分屬南越、閩越,延至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歸于一統。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將軍請建漳州獲準,始設漳州州治,后又改稱漳州郡、漳州府等,迄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歷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改為福建省第六行政區,又叫龍溪專區,1969年改為龍溪地區,1985年改為漳州市。1985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沿海經濟開放區,是全國較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地區之一。

三、漳州簡介

一、地理狀況

漳州位于東經116°53′-118°09′,北緯23°32′-25°13′,地處福建省閩南地區南端,東瀕臺灣海峽,與廈門隔海相望,東北與泉州接壤,西北與龍巖相接,西南與廣東的汕頭毗鄰,距臺灣高雄96海里,離香港210海里,自古以來就是閩、粵、贛的交通要沖。漳州西北多山,東南臨海,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形多樣,有山地、丘陵、又有平原。西北部橫亙著博平嶺山脈,海拔700至1000米,平和縣境內的大芹山為最高點,海拔1544米,其他較著名的山嶺,有平和縣的小芹山、靈通山,長泰縣的天柱山、良崗山,漳浦縣的梁山,詔安縣的九侯山,云霄、詔安、漳浦三縣交界的烏山等。全市山地面積8000平方公里。海拔80-240米的丘陵地約2956平方公里,僅占陸地總面積的23.56%。漳州最大的河流是九龍江。九龍江發源于博平嶺山脈,分北溪、西溪兩條干流,橫貫華安縣、長泰縣、平和縣、南靖縣、薌城區、龍海市等六個縣市區。兩條干流在龍海市的三叉河匯合后,又分流進東海。干流長258公里,合支流共長1923公里。九龍江在福建省是僅次于閩江的第二大河,除九龍江外,境內較大的河流還有云霄縣的漳江,詔安縣的東溪,漳浦縣的鹿溪,長泰縣的龍津江。九龍江沿岸有許多河谷盆地。在九龍江下游的漳州平原有566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的第一大平原。漳州氣候溫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1℃,年日照2000個小時,雨量充沛,無霜期330天以上,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是個天然“大溫室”,適宜各種農作物生長,歷來是福建糧食、甘蔗、水果、水產、花卉、蘑菇、蘆筍的主產區,素有“魚米花果之鄉”和“福建烏克蘭”的美稱,又是水仙花的故鄉。盛產“六大名果”:蘆柑、荔枝、香蕉、龍眼、柚子、菠蘿,“三大名花”:水仙花、茶花、蘭花,以及對蝦、石斑魚、鮑魚、龍蝦、扇貝等海珍品。全市陸地面積1.29萬平方公里,陸地東西最大橫距約13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90公里,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15公里,常住人口510萬人,其中,市區建成區面積69.84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79萬人。

二、歷史沿革

秦漢時,在閩粵通道的盤陀嶺設蒲葵關。晉代初年,在梁山下建漳浦縣。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在荊城(今南靖)建蘭水縣。梁大同六年(540),在九龍江畔建龍溪縣。隋開皇十二年(592),并綏安、蘭水入龍溪縣。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70),閩粵一帶少數民族常聯合反抗唐王朝,高宗詔令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率府兵3000多人入閩,統領嶺南行軍奮力征戰。陳政死后,其子陳元光襲父職,率軍平定了閩粵邊境。唐垂拱二年(686),陳元光奏請朝廷批準,在泉州、潮州之間設置漳州,州治設在臨近漳江的云霄西林,并在綏安故地設置漳浦縣。開元四年(716),漳州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縣城)。貞元二年(786),又遷至龍溪桂林村(今漳州城區),改稱漳州郡。元代改稱漳州路。明清兩代稱漳州府。民國初年并為汀漳龍道。1934年改為福建省第五行政區。1949年9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漳州,福建省人民政府于此設置第六行政區,又稱龍溪地區。1985年7月實行“地改市、市管縣”行政體制,原龍溪地區改為漳州市,原漳州市改為薌城區。全市現轄二區一市八縣,即薌城區、龍文區、龍海市、漳浦縣、云霄縣、詔安縣、長泰縣、東山縣、南靖縣、平和縣和華安縣,下設122個鄉、鎮、街道,318個城鎮社區、居委會,1637個村民委員會。

三、人文旅游

漳州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建州開始迄2017年已有1331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民俗風情多姿,歷代名人輩出:明代《東西洋考》作者張燮、"一代完人"黃道周(漳州戶籍,祖籍福建莆田市城廂區),近現代文化名人、大師許地山、楊騷、林語堂等飲譽海內外。漳州的薌劇 、潮劇、木偶以及木偶雕刻藝術譽滿海內外,剪紙、燈謎、大車鼓舞蹈、木版年畫等民間傳統藝術豐富多彩。國家文化部共授予漳州市6個"藝術之鄉",分別是:"燈謎藝術之鄉"(薌城)、"農民畫藝術之鄉"(龍海)、"剪紙藝術之鄉"(漳浦)、"書畫藝術之鄉"(詔安)、"民間音樂藝術之鄉"(東山)和"玉雕藝術之鄉"(華安)。全市共有革命史跡和名勝古跡28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東山關帝廟、龍海慈濟宮、華安二宜樓、市區明清石牌坊、漳州文廟大城殿、龍海江東橋、漳浦的趙家堡、詔安堡和南靖的田螺坑土樓群、和貴樓、繩武樓。1300多年的文化積淀、依山傍海的地理位置、四季如春的氣候條件賦予了漳州獨具特色的三大旅游資源,海濱風光秀麗、神奇,花果生態絢麗、誘人,民俗史跡悠久、璀璨,是一處集觀光、休閑、度假、健身為一體的旅游勝地。漳州海岸線長達715公里,神奇的古火山地質遺跡、神秘的海底"紅樹林"、蔚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構筑了漳州獨具魅力的濱海旅游風光,這里有中國目前唯一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獨特性的天然火山地質博物館——漳州濱;鹕絿业刭|公園,有被譽為"東方夏威夷"和"海峽西岸旅游島"的度假勝地——東山島,以及目前國內罕見的花崗巖風化海蝕奇觀——漳浦六鰲抽象巖畫廊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海九龍江口、云霄漳江口"紅樹林"景觀等。漳州依山面海,四季如春,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優勢造就了漳州"花果之鄉"這一絕佳的生態旅游黃金寶地,這里四季皆花果飄香,八節盡常春之美,有匯集了亞熱帶各種珍稀植物和生態自然景觀的國家4A級旅游區東南花都——花博園,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教育娛樂于一體的茶葉專業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區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園,以及被譽為"福建第一漂"的長泰漂流旅游區和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龍海龍佳生態溫泉山莊等。漳州是歷史文化名城,民俗史跡悠久璀璨,這里有被譽為"世界建筑奇觀"的土樓,有中國歷史上僅存的帝王后裔聚居地趙家堡,有榮獲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的明清歷史古街區,有在東南亞和臺灣久負盛名的千年古剎三平寺、關帝廟、慈濟宮等景觀;以及被譽為"海峽兩岸戲曲姐妹花"的薌劇、"掌中藝術"的布袋木偶戲、古老民間曲藝錦歌、民間傳統舞蹈大鼓涼傘等具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俗文化。目前,全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一處5個點、國家A級旅游景區15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3家,3A級景區1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4個、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3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中國景觀村落6個,是一處集觀光、休閑、度假、健身為一體的海峽西岸旅游勝地。

四、城市特點

漳州是一座正在崛起的生態工貿港口城市。漳州生態條件優越。漳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雨量約1500 毫米,平均氣溫21 ℃ 。全市森林覆蓋率64.58%。漳州區位條件獨特,位于福建最南端,介于廈門、汕頭兩個特區之間,面對臺灣,背靠龍巖,南臨廣東,是海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漳州生態得天獨厚,山、海、江、平原俱全,是全國有名的水果之鄉、花卉之都、水產基地,被授予“中國菇都”、“中國食品名城”等稱號。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穿城而過,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沖積平原。漳州對臺優勢凸顯,是臺胞主要祖籍地、臺灣文化發祥地和臺商投資密集區,2012年,國務院批準在漳州設立臺商投資區。臺灣現有2300多萬人口中,祖籍漳州的近1000萬人,臺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政要,祖籍大多在漳州。漳臺民間習俗、飲食文化等都很相近,“漳州味”就是“臺灣味”。漳州自然資源豐富。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橫貫全境,漳州擁有全省最大的平原一一九龍江下游沖積平原(面積566 平方公里),土地肥沃,淡水充沛,是全國有名的水果之鄉、花卉之都、水產基地,被授予“中國菇都”、“中國食品名城”,每年都舉辦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全市海域面積1.86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達715公里,擁有廈門灣南岸和東山灣兩大港灣,天然良港眾多,可供開發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碼頭130多個。漳州城市環境優美,擁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三大品牌,南靖、華安土樓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漳州歷史古街區被評為第二屆歷史文化名街,東山島被譽為“東方夏威夷”。漳州名產特色突出,水仙花、片仔癀、八寶印泥被譽為“漳州三寶”,馳名中外。水仙花是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片仔癀是國家特級保護的傳統名貴中成藥,八寶印泥是書畫篆刻名家最為喜愛的“用印之寶”。

五、發展現狀

近年來,漳州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和省委關于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海西建設、漳州先行"發展主線,深入實施"依港立市、工業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戰略,經濟發展明顯加快,發展后勁持續增強,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后發優勢更加凸顯。2011年召開的市第十次黨代會,確立了"建設創業創新的活力漳州、又富又美的幸福漳州"的奮斗目標,明確了建設"田園都市、生態之城"的城市定位,為加快漳州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目前全市已初步培育形成石油化工、特殊鋼鐵、裝備制造、食品工業"四大"主導產業和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四大"新興產業的"4+4"產業格局。2017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528.53億元,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3328.10億元,增長17.7%;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18.08億元,增長10.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4.04億元,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359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76元,增長8.9%。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