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為劉邦、項羽、韓信、梁紅玉、徐霞客、顧炎武、吳承恩、曹雪芹、馮夢龍、李可染、林散之,具體名單見下文。
一、江蘇歷史名人排行榜具體前十名有哪些
1.劉邦:徐州沛縣人。西漢開國皇帝。
2.項羽:宿遷人。西楚霸王。
3.韓信:淮安人。西漢開國將領,楚王、淮陰侯。
4.梁紅玉:淮安人。中華十大巾幗英雄之一,南宋抗金名將。
5.徐霞客:江陰人。明代地理學家,著有《徐霞客游記》。
6.顧炎武:蘇州昆山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
7.吳承恩:淮安人!段饔斡洝。
8.曹雪芹:江寧人!都t樓夢》。
9.馮夢龍:《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10.王世禎:《藝苑厄言》。
11.歸有光:《震川先生集》。
12.錢謙益:《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
13.吳偉業:《圓圓曲》。
14.趙翼:《二十四史札記》。
15.王鳴盛:《十七史商榷》。
16.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
17.洪亮吉:《春秋左傳詁》。
18.王念孫:《廣雅疏證》。
19.李玉:《麒麟閣》。
20.葉天士:《溫熱論》。
21.江南吳中四大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徐禎卿。
22.揚州八怪:汪士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
23.顧憲成、高攀龍:無錫人。東林黨領袖。
24.張謇:海門人。清末狀元,實業家、教育家。
25.榮德生:無錫人。中國近代杰出的實業家。
26.劉國鈞:靖江人。實業家。
27.徐壽:無錫人。科學家,我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
28.周恩來:淮安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共和國開國總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
29.張太雷:常州人。無產階級革命家。
30.瞿秋白:常州人。中國共產黨早期*之一。
31.惲代英:常州人。無產階級革命家。
32.華羅庚:金壇人。著名數學家。
33.茅以升:鎮江人。著名的橋梁專家。
34.周培源:宜興人。物理學家,教育家。
35.吳階平:常州人。著名的醫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我國泌尿外科的奠基人。
36.柳亞子:吳江人。近代著名詩人。
37.朱自清:東海人(也有說揚州人)。散文家,詩人。
38.葉圣陶:蘇州人。作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39.錢鐘書:無錫人。作家、文學研究家。
40.華彥鈞(阿炳):無錫人。平民音樂家。作品有《二泉映月》、《聽松》、《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等。
41.馬可:徐州人。著名作曲家。作品有《南泥灣》、《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等。
42.梅蘭芳:泰州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43.周信芳:淮安人。著名表演藝術家。
44.趙丹:南通人。著名表演藝術家。
45.徐悲鴻:宜興人。畫家、美術教育家。
46.劉海粟:武進人。我國近代美術事業奠基人、杰出的美術教育家。
47.李可染:徐州人。著名畫家,我國近代新山水畫宗師。
48.林散之:江浦人。書畫家。
二、江蘇歷史沿革
商朝后期至西周,分屬徐國和吳國。
秦時長江以南屬會稽郡,以北分屬東海郡和泗水郡。
西漢時先后分屬楚國、荊國、吳國、廣陵國、泗水國等國,以及會稽郡、丹陽郡、東海郡、臨淮郡、瑯邪郡、沛郡等郡。
東漢時長江以南屬揚州,以北屬徐州。
三國時分屬孫吳和曹魏。
南北朝時期,大體上以淮河為界,以南屬南朝,以北屬北朝。
隋時分置蘇州、常州、蔣州(今南京)、潤州(今鎮江)、揚州等州。
唐時分屬河南道、淮南道及江南東道。
宋時分屬江南東路、兩浙路、淮南東路、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
元時分屬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
明時先后屬直隸、南直隸。
清時先改南直隸為江南省,后分江南省為江蘇省和安徽省,為“江蘇”地名之始。
中華民國時期仍為江蘇省,期間析置上海市。
1949年,分設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及南京直轄市。
1953年,蘇北行署區、蘇南行署區及南京直轄市合并為新的江蘇省。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江蘇省松江專區的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9縣和南通專區的崇明縣先后劃歸上海市,松江專區撤銷。
三、江蘇簡介
江蘇簡稱“蘇”,取江寧、蘇州二府之首字而得名。地處我國沿海地區中部,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地跨北緯30°45′~35°08′,東經116°21′~121°56′。長江橫穿東西,大運河縱貫南北。全省土地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占全省面積的16.9%。境內山水平原錯落,河流湖泊縱橫,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物產豐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1993年發現的南京湯山直立猿人化石表明,早在35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此活動。距今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進入新石器時代興盛階段。草鞋山遺址發現的6000年前馬家浜文化水稻田,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有灌溉系統的古稻田。該遺址文化層發現的炭化紡織品殘片是中國現發現最古老的紡織品實物。商代末年,泰伯、仲雍兄弟遷到江南,建立勾吳國。春秋時期,吳國青銅器制造技術聞名遐邇,吳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秦末,項羽、劉邦舉兵反秦。劉邦統一天下建立漢朝,劉邦之侄劉濞被封為吳王后,定都廣陵(今揚州),統轄東南3郡53城。東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先后在今南京建都立國,江蘇地區成為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隋唐時期開鑿大運河,江蘇地區城鎮因河而盛,揚州成為南北交通、經濟、文化的樞紐,有“揚一益二”之稱。唐代“安史之亂”后,全國經濟重心南移,形成“軍國大計,仰于江淮”的局面。兩宋時期,江蘇地區成為全國著名糧倉,南宋有“蘇常熟,天下足”的民諺。元代,太湖流域成為全國的植棉中心和棉織業中心。明初建都南京,南京再次成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蘇州、南京和浙江杭州并稱全國絲織業三大中心。清代,江蘇地區糧、鹽產量雄居全國之首,揚州成為淮鹽運銷中心,無錫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近代以來,蘇州洋炮局、金陵制造局等洋務實業得到發展,江蘇先后涌現出南通大生、無錫榮氏等民族工業集團以及張謇、榮氏兄弟等工商業巨頭。1912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建立中華民國。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江蘇人民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中國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江蘇歷經鄉鎮企業崛起、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創新驅動等發展階段。到20世紀末,全省基本邁入小康社會,蘇南部分地區在全國探索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全面貫徹落實****思想,著力在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爭當表率,在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上爭做示范,在率先實現*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奮力推進“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2.2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4.4萬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全省空氣優良天數比率達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98萬元、增長5%。
自古以來,江蘇文化璀璨,人文底蘊深厚。楚漢文化、吳文化、金陵文化、淮揚文化相互交融。有“南方夫子”“文開吳會”之譽的言偃,漢賦開山鼻祖枚乘,東晉“畫絕”顧愷之,唐代“草圣”張旭,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漢墓、漢兵馬俑和漢畫像石刻“三絕”,古典名著《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最富代表性的民間音樂“江南絲竹”,“百戲之祖”昆曲,蘇州香山幫傳統建筑營造技藝,南京云錦,揚州漆器,宜興紫砂,是享譽中外的文化作品和歷史遺產。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不可移動文物2萬余處、可移動文物288萬余件;世界文化遺產3處、世界自然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3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2座;備案博物館349家,國家等級博物館70家;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1項,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6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78名、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