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十大教育事件新聞:探討事件背后 感知中國教育

思而思學網

 教育從來都不是抽象的,2015年,一件件引爆沸點的有料事件兒,串連出一個真實可感的中國教育。時至歲末,我們選出 10大教育新聞,與您重溫這一年,希望事件背后探討的聲音可以敲開“教育幸福之門”。

1、記者臥底揭露替考集團 南昌抓獲替考“槍手”

事件:高考第一天,南昌曝出成規模替考新聞。記者臥底披露,替考已成為“組織”和“產業”,有能力成批制作假身份證和假準考證,甚至可將替考者照片,安放到江西省教育考試院官網,令人震驚。8月10日,“6.7”高考替考事件23人涉職務犯罪被立案偵查,其中21名犯罪嫌疑人已移送審查起訴。

熱度:★★★★★

正值高考特殊時期,該事件引爆社交輿論場,全網監測顯示,截至6月8日下午15時,事件相關網頁新聞7900余篇,報刊文章616篇,論壇博客帖文1000多篇。

聲音:

只要有一名替考者最終得逞,就意味著變相剝奪了另一名考生受教育的權利,勢必將消解社會的公平與誠信。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斬斷“替考”的利益鏈》

要終結高考替考頑疾,必須掃除法律上的盲區。

??新華網在評論《高考替考為何屢禁不止?》

  2、大學生掏鳥窩被判刑10年半

事件:12月3日,媒體報道,河南大學生小閆在家門外發現一鳥窩,于是將鳥窩里的12只鳥掏出來后售賣,后又掏了4只。等再次去掏鳥時,引來警察。據悉,他掏的鳥是燕隼,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最終,小閆因非法收購、獵捕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半。

熱度:★★★★

事件一出,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網民紛紛吐槽量刑過重。7天內媒體關于“大學生掏鳥被判十年”的新聞報道約2850篇。

聲音:

要讓人們擺脫對法律未知的恐懼,讓人們遠離因不辨識保護動物所產生的法律誤傷。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法律普及和知識普及,另一方面更需要司法機關追尋法律本意,嚴守法律尺度,避免機械執法,尤其是對那些確實不慎傷害到罕見國家保護動物的人,刑罰利刃不要輕易揮劈而下。

??京華時報《掏鳥16只被判10年到底冤不冤》

 3、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發公開信與弟子斷絕師生關系

事件:中國人民大學孫家洲教授20日發布《告學界朋友與弟子的公開信》,宣布與新招碩士生郝某斷絕師生關系。他在公開信中說:“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今年新招收的碩士生郝某發出的微信,居然對閻步克先生、韓樹峰先生無端嘲諷。我極為震怒!……我在此宣布:郝某從現在起,已經不是我的弟子。”隨后當事學生很快發表“情況說明”進行反駁,稱“將不惜手段維權”。21日又收回“情況說明”,并向導師及學界前輩致歉。同日,中國人民大學方面表示將按程序處理此事。

熱度: ★★★★

師生關系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引起了新聞媒體的關注,媒體和網友們圍繞教授有沒有資格解除師生關系,以及師生關系如何涵養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三天內其報道量達2818條。

聲音:

漢語中的“師道”一詞,既指學生的求師之道,也指老師的為師之道。作為學生,求師重道是應有之德。眼高手低會錯過知識的傳承,信口雌黃更失去了基本的道德支撐。而從老師的角度看,“傳道授業解惑”是應有之義,“斷絕關系”之語雖然耿介,卻也少了點溫暖的道義關懷。

??何鼎鼎

這位學生,既拿不出“批評”的學術實力,也看不出“批評”的學術誠意,有的只是偏激和不負責任的語言挑釁,如此“德才均無”,且一而再再而三,也難怪教授忍無可忍了。

??現代教育報

4、“最悲傷作文”小學將被強拆引熱議

事件:今年8月份,包括“最悲傷作文”誕生地四川涼山州越西縣寶石小學在內的10多所涼山州小學,先后告知支教志愿者,教育部門出臺了新政策,沒有教師資格證的不能繼續教書。此外,由索瑪基金會于2011捐款擴建的西昌索瑪花愛心小學,也被政府認定為違建即將被強拆。有的志愿者擔心,即將入學的211名小學生讀書成問題。

熱度:★★★★

貧困山區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都廣受社會關注,《四川“最悲傷作文”小學將被強拆 支教老師無證件不得教學》經新聞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社會熱議,一時間,官方 “任性拆遷”、“亂作為”、“怕揭短”成為輿論主要聲浪。一周內媒體轉載量達1737條。

聲音:

愛心是寶貴的,但愛心不可以充當違法的資本。執法監督的不及時、不到位,更不應當成為違建合法的借口。雙方都回到法治的軌道上來,違建應該如何處理,執法不及時、不到位應該如何問責,都要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并結合實際情況來妥善處置,這是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題中之意。唯有如此,愛心才會讓人感受到更持久的溫暖。

??光明網

 5、考試院與清華掐架致狀元落榜

事件:8月11日有媒體報道稱,由于江西考試院與清華大學各自劃定錄取分數線且互不認可,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高考理科狀元王希無緣清華大學,一本投檔時,王希的檔案被投檔至中央財經大學,被該校正式錄取。對此,江西省考試院方面則強調,清華大學“發函的時間太晚”,為此,甚至“恨不得去教育部告清華一狀”。

熱度:★★★

清華大學和江西考試院的分數之爭,導致狀元落榜清華,是高招史上聞所未聞的,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事件被報后,一周內新聞轉發量近1500篇。

聲音:

要想有效化解類似這樣的“分數線之爭”,避免出現“神仙打架、考生遭殃”、“考生的權益無法保障”局面,根本的出路還須從源頭上進一步改革完善現行高考制度,逐步革除其“分數至上”、“行政化”等不合理積弊。

??大河報

狀元落榜,錯在清華,清華招生組人員承諾一定錄取王希,已經違反教育部禁令,這是高校變相搶奪生源的一種方式,是一種暗箱操作。

??錢江晚報

6、南昌大學簡稱“南大” 引爭議

事件:7月2日,微信公眾號“侯印國老濕”推送了一篇題為 “《南昌大學章程》明確簡稱‘南大’,南京大學師生怎么看”的文章。文章引述南京大學小百合BBS上的部分討論帖指出,官方的校章是正式文本,南昌大學此舉頗有不妥,南京大學已就此事向教育部、江西省教育廳請求協調。

熱度:★★★

該事件由微信公眾號推出后,《南京晨報》、《新華日報》等新聞媒體介入報道,使得事件傳播由自媒體平臺升級為全媒體傳播,僅鳳凰網單條播報即有超過5萬人參與討論,新聞跟帖近2萬條。一周內新聞轉發量達1301篇。

聲音:

高校簡稱重名實屬正常,所以也不必多慮。但為什么突然之間會成了問題呢?其中原因諸多,具體說來,要么就是為了招生需要,要么就是為了社會認知,要么就是為了品牌宣傳。一言以蔽之,就是利益驅動延伸而來的名利之爭。

??《新京報》

簡稱之爭沒有涉及太多的歷史之爭,更多的是本土性、地域化的稱謂上升到“正式文件”之后帶來的爭議。這樣的爭奪可以更加激發學生與校友對于高校認同,從這角度出發,爭名并不矯情,反而值得鼓勵。只不過,形成對母校的認同,不僅僅需要關注名字,關注歷史,更需要關注當下歷史的創造。

??《南方都市報》

 7、山東一小學取消低年級數學課引爭議

事件:數學一直是我國是低年級小學生的“標配”課程,而山東聊城市嘉明經濟開發區第一實驗小學從2013年起便取消了一、二年級的數學課,該校校長李志猛表示,“低年級學生邏輯思維還比較差,過早學習數學對他們來說并不必要,甚至是種負擔。”而他們將采用“玩數學”的概念,開設數學活動課與展示課,讓學生在這樣的數學課堂上做游戲,從“玩”中學習數學。

熱度:★★★

此新聞微信閱讀量達數十萬,一度成為微博熱門討論話題,媒體轉發量近1200條。

聲音:

這其實還只是一所學校的探索,應該給學校探索的自由,就算這所學校探索成功,也不意味著要把這種方式推廣到其他學校。

??快車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低年級學生邏輯思維不強,學習數學吃力”的背后,反映的不正是教學難度超前,課程設置違背規律嗎?玩數學、延遲學習等固然可以讓孩子擺脫過早學習數學帶來的挫折感,但依舊無改整體教學難度偏大、實際意義不大等弊端。

??南方都市報

  8、蘇州大學一元獎學金引爭議

事件:這場輿論風波緣自蘇州大學學生的一則吐槽網帖,帖中稱蘇州大學校級獎金金額只有象征性的1元,不如不發,引發眾多學生跟帖支持。因此,“一元獎學金”成為網絡熱詞。公開報道顯示,蘇州大學為轉變學生以“獲得獎金”為目標的求學觀念,將各個學院的獎學金金額統一為象征性的一元錢。

熱度:★★★

獎學金作為一種教育福利,關乎學生利益,該事件經媒體報道后,成為了社會熱門話題,網友們對江蘇大學的這一舉動發表了觀點。一周內對該事件的報道文章達1021篇。

聲音:

一元獎學金帶來了獨特的意義,它鼓勵學生們走出去看世界,而非僅僅強調比拼學分績點、為加分而加分的課外實踐。這不可不謂之為一種進步。

??中國科學報《別急于否認“一元獎學金”》

“一元獎學金”引發大量學生吐槽,說明政策轉變過程中,校方并未事先調查學生意愿,也未廣泛征求學生意見,不排除由少數領導想當然拍板決定的可能性。再者,“獎學有金、求學不純”的邏輯荒唐。

??《華西都市報》

9、高校開了"青春無悔課",要求女生拒婚前性行為

事件:11月上旬,西安某高校開設了一門“青春無悔課”,要求女生填寫承諾卡,并宣誓拒絕婚前性行為。對此,有學生表示:“非常不開心,覺得學校管得太嚴。沒有人有權站在道德制高點對我們的尊嚴進行踐踏。”也有學子表示:“理解學校為學生好的做法,但這樣顯得學校非常out。”還有部分學子表示贊同學校的做法。

熱度:★★★

近段時間以來,高校奇葩課程不斷,《高校開了“青春無悔課”,要求女生拒婚前性行為》經新聞媒體報道后,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傳播,閱讀量很快就突破了10萬+。一周內媒體轉發量近1000條。

聲音:

既然上課的學生有男生、女生,又為何只要求女生簽,而男生卻不簽?學生承諾拒絕婚前性行為,這就能讓青春無悔嗎?這些問題都該是學校或學院在論證課程時要涉及的,進而會為開設課程樹立基本規范,把高校自主開設校本課程納入正軌。

??熊丙奇

10、婚育狀況影響女研究生求職 單位:已婚已育立馬收

事件:12月6日,媒體報道《女研究生求職看身孕 招聘單位:已婚已育立馬收下》的新聞,采訪中企業稱:“如果能力水平一致,看婚育狀況就是比較重要的評判標準了。已婚已育的在讀研究生,我們現場招下來,馬上要了。”這一報道:讓“先生孩子再就業”成為社會熱門話題,各方人士紛紛討論女生在校生娃的利弊得失。

熱度:★★★

二孩政策可以說是今年最熱的話題之一,一條《婚育狀況影響女研究生求職 單位:已婚已育立馬收》的新聞再次引起了人們對“先生娃娃再就業”這一話題的討論,微信朋友圈關注量高達10萬以上,一周內媒體轉發量近1200條。

聲音:

在就業市場區分“已婚已育”和“未婚未育”,如此把戲,不過是讓女人“窩里斗”,男生的就業特權則毫發無損。

??南方都市報《企業為何愛招“已婚已育”女生?》

說明:熱度是依據一周內媒體對事件的報道量和轉載量的統計,由高至低排序。

數據來源:人民網輿情頻道;鷹眼輿情觀察室。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