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學院是一所在“改革中誕生,開放中成長,創新中發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前身是創辦于1980年的合肥聯合大學。建校伊始,就提出“適當收費、不包分配、按社會需求設置專業、后勤社會化”的辦學模式,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學校被譽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小崗村”。
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原合肥聯合大學和合肥教育學院、合肥師范學校合并組建合肥學院。學校成立以來,堅持“地方性、應用型、國際化”的辦學定位, 借鑒德國應用科學大學辦學經驗,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關鍵要素,進行了系統改革和實踐,構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為區域發展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應用型人才。2009年以來,學生獲得國家級科技創新類獎246項,其中一等獎和特等獎47項,多個獎項為全省高校唯一或首次。共獲得體育類比賽金牌118枚、銀牌72枚、銅牌68枚。2009年,學校《借鑒德國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創新與實踐》課題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學校《突破學科定勢 構建模塊化課程 重構能力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教學體系》課題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是省屬高校獲得的唯一最高獎項。
目前,學校是“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63所試點學校之一,首批承擔“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61所學校之一,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專門委員會副主席單位,長三角地區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主席單位,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常任主席單位,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單位。
學校現有4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391畝,建筑面積54萬多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81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14.73萬冊,電子圖書91.93萬種。有14個教學系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基礎教學與實驗中心、公共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4個教學單位。55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特色專業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國家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個。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7023人,其中研究生51人,外國留學生54人。
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979人,教師903人,正高職稱87人,副高職稱228人,博士161人,碩士555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省級教學名師12人。常年在校外籍教師20多人,4人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10人獲得“黃山友誼獎”。
1985年,安徽省和德國下薩克森州簽訂共建合肥聯合大學協議,學校成為德方在中國重點援建的兩所示范性應用型高校之一。目前,學校同德、韓、日、美、意、西、 奧、英等國及臺灣地區60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有3個教育部批準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10個中外合作培養專業,共有3300多名學生赴國外留學,1100余名德國、韓國學生來校學習、實習。 學校是安徽省、合肥市對外教育、文化、經濟合作交流的重要平臺,建有“中國安徽?德國中心” “中國合肥?韓國中心”。先后幫助合肥市與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市、 德國羅斯托克市、韓國瑞山市結為友好城市,促成了黃山市與德國施特拉爾松德市結為友好城市。在合肥市引進最大的外資企業德國大陸輪胎集團和西偉德公司等外資企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建校三十周年校慶,時任德國總統伍爾夫先生專門發來賀信。2017年8月3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為合肥學院與德國施特拉爾松德應用科學大學合作設立的孔子學院揭牌并致辭。
近年來,全國570多所高校到校調研交流,《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新華每日電訊》60多次,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內部參考》4次報道學校建設發展情況。2015年,教育部第63期簡報、安徽省委第30期深化改革工作簡報專題介紹學校推進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做法和經驗。4月16日,《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以“一所地方高校的轉型突圍”為題,全面介紹了學校十年建設應用型大學經驗。
2015年10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視察合肥學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合肥學院30年來的發展壯大是中德務實合作的成功典范”,用“三十而立、卓有成效、根深葉茂”概括了中德合作共建合肥學院三十年的成果, 寄予再創“中德合作未來更輝煌的30年”的期望。德國總理默克爾稱贊合肥學院是“中德近30年合作的光輝典范”。兩國總理共同決定在合肥學院設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
“十三五”期間,學校將貫徹落實李克強總理指示精神,以“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建設為契機,加快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早日建成應用型“合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