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宿舍都是四-六人寢室,上下鋪的寢室一般為八人寢,寢室有的有獨立衛生間,分不同的寢室樓,看到時候分到哪個寢室樓再說吧。寢室在你們報道之前已經分完了,女生基本都在一個寢室樓。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340人,博士、碩士研究生近3000人。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4個,國家精品課程和精品視頻公開課各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學校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
學校圍繞人才培養根本任務,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厚基礎、重實踐、求創新、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特色。建校以來,共為國家培養各類人才16萬余名。恢復高考后的畢業生中,彭蘇萍、袁亮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近年來,學生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等各類科技創新、學科和體育競賽中獲國際、國家和省部級獎勵800余項,大學生機器人協會入選全國“小平科技創新團隊”,1名學生榮獲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名學生當選“全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本科生就業率均在95%以上,學校連續七年被評為“安徽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兩次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被教育部授予“2011-2012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2017年度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稱號。
學校緊緊圍繞經濟社會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工作,“十二五”以來,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966項,其中 “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86項,年平均到校科研經費一億余元,居省屬高校前列。近五年來,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22項,獲準授權專利2394項。專利技術轉讓在全國高校排名第三。學校擁有煤礦深井建設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教育部、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協同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級研究創新平臺27個。
學校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日本、俄羅斯、烏克蘭、新加坡、韓國等國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派遣人員到國外高校講學、訪問、攻讀學位、開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學生。常年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
學校占地3000余畝,規劃建筑面積近100萬平方米,為目前安徽省高校單體面積最大的大學校園。圖書館藏書157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323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4.1萬臺(套),總價值2.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