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行志愿是近年來在各地廣泛實行的一種志愿填報方式,大家需要先清楚地認識它,才能從中找到最佳決策方略。
平行志愿,其實質是省級招生部門對考生投檔時遵循的基本規則,也就是說在高考錄取的過程中,省級招生部門負責把考生的檔案根據其個人志愿向各高校進行投送。投檔時遵循什么樣的規則呢?目前,實行最多的就是平行志愿這種投檔規則。這種規則一般三句話可以概括:分數(位次)優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省招辦投檔時,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投哪個學生的檔案,這時是分數(位次)優先,也就是根據分數由高到低,先投最高分的,然后根據名次依次往下投。
在決定了投誰的檔案后,第二個問題就是把檔案往哪里投?這時就要遵循志愿,即首先檢索學生所填的A志愿學校,A志愿學校如果可投的名額未滿,即直接投給A 志愿學校;如果A志愿學校可投的名額已滿,則檢索B志愿學校;如果B志愿可投名額已滿,則檢索其所填的C志愿學校,直至檢索到F志愿學校,學生的檔案都無法投進,則學生檔案進入自由可投狀態,等待本次投檔錄取結束后的征集志愿。
一輪投檔,指的是省招辦只能將高考生的檔案投入學校一次,投檔、錄取結束后,被退檔的學生才有機會再次填報志愿,然后省招辦會根據征集的志愿重新投檔,這次稱之為征集志愿。
這里面有個情況需要說明,就是投檔與錄取是兩個概念,投檔是錄取的前奏和基礎,一般來講,投檔進去基本上就可以錄取,但投檔并不等于錄取,因為還有個投檔比例的問題,即高校為了保證各專業招生計劃完成,在各專業之間進行調劑,所以需要投檔時多投一些學生進來并篩選。以前,在順序志愿時,投檔比例要高一些,一般是120%(也就是要招100人,投檔進來的學生達120人),因為如果投進來后需要退檔的話,該學生還可以投向第二、第三志愿;實行平行志愿后,投檔進去的學生如果被高校退檔,就沒有第二第三志愿可投了,直接進入征集志愿。平行志愿的退檔比例較小,一般為110%-105%,一些高校還承諾:只要投檔進去后服從專業調配,保證不退檔。
在平行志愿投檔原則下,家長該如何進行志愿決策呢?筆者認為是從有利于優質就業的最高原則入手。以前,大家從有利于升學的角度提出相關策略,比如所謂的沖、穩、保策略,就是沖著考上好大學的目標提出的。而從有利于優質就業的角度來考察,就會發現這一策略的不合時宜,因為當高考生用分數沖進了某所好大學時,其成績優勢在學校中自然就沒有了,這時要想選擇該校優勢專業當然就很困難了。再一個,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專業冷熱搭配的策略,這依然是立足于升學。而如果從就業的角度看,經過學業規劃選擇的專業就在某個范圍內,不存在什么冷熱搭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