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最新江蘇理工學院招生網和安徽招生考試院公布的錄取數據,安徽高考的考生需要成績在492分左右,位次排名需要在90438名左右,才可以考上江蘇理工學院,不過每年江蘇理工學院在安徽招生人數不同、試卷難度也不同,所以錄取的分數也不會相同。
一、安徽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江蘇理工學院
1、安徽高考2022年考生上江蘇理工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0438名;
2、安徽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蘇理工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492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6228名;
3、安徽高考2020年考生上江蘇理工學院的理科最低分需要52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77721名;
4、安徽高考2022年考生上江蘇理工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2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1018名;
5、安徽高考2021年考生上江蘇理工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6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0466名;
6、安徽高考2020年考生上江蘇理工學院的文科最低分需要54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498名;
二、江蘇理工學院在安徽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江蘇理工學院在安徽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96 | 90438 | 省政府 |
2022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24 | 21018 | 省政府 |
2、2021年江蘇理工學院在安徽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492 | 86228 | 省政府 |
2021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63 | 20466 | 省政府 |
3、2020年江蘇理工學院在安徽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最低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安徽 | 理科 | 本二 | 521 | 77721 | 省政府 |
2020 | 安徽 | 文科 | 本二 | 545 | 17498 | 省政府 |
300分能不能上專科軍校
300分不可以上專科軍校。300分基本不能上軍校。專科基本沒有軍校,其次軍校是提前批次錄取。高考分數都在211,985學校招生分數之上。一般一本線以上才有可能錄取。也有極少的二本軍校,但也需超過二本本科分數線,如果有強烈的軍旅情節,可以選擇定向士官學校。
軍校的錄取分數線頗高,對于學生的要求和審核也十分嚴格,沒有個500分以上很難報考,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被譽為“小軍校”的院校,學生300多分的成績就能錄取,中等考生可要多多留意。
有的學校被譽為“小軍校”,雖不是正式軍校,但卻培養軍隊所需人才,它就是定向培養士官的院校,屬于歸地方院校所屬,全國僅有47所院校。
什么是一本二本三本
一本院校:指的是985工程、211工程院校;省屬非211重點大學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列入本一批的;省屬非211原全國重點大學,現仍在本一批招生的;國家部委辦直屬非211大學按照一本招生的;按照院校根據要求按照一本招生的非211工程大學。
二本院校:指的是錄取批次放在第二批的大學。和一本大學相比,二本的師資、硬件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對于批次錄取的情況,各高校投放到各個省的批次是不一樣的。
三本院校:主要是指獨立學院,它是“公辦民助”或者“純民辦”范疇。與一本二本院校的重要區別還在于其經費來源不是來自國家撥款而是自籌經費,所以在收費上比一二本院校要高一些。
三、江蘇理工學院學校介紹
江蘇理工學院是省屬全日制普通高校,地處被譽為“千載讀書地,現代創新城”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長江三角洲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江蘇省常州市。學校創建于1984年,歷經常州職業師范學院、常州技術師范學院、江蘇技術師范學院等時期,2012年更名為江蘇理工學院。學校是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全國首批職教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和江蘇省首批決策咨詢研究基地。 學校各類校舍建筑面積近60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超過3億元,中外文藏書190萬余冊。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部等21個教學科研單位,建有中興通訊信息工程學院、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學院、新能源汽車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醫療器械學院、深蘭人工智能學院、劉海粟藝術設計學院等多個行業產業學院和研究院,開設62個本科專業,招收教育、機械、資源與環境碩士研究生,形成了以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含留學生)、碩士研究生700余人。現有教職工1500余人,專任教師12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近600人、博士學位教師近500人,博碩研究生導師200余人,聘請院士、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等知名專家學者150余人擔任客座教授、特聘教授和產業教授。現有院士2人(雙聘)、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6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員2人、曾憲梓教師獎7人,江蘇省突貢、“雙創人才”、“333工程”“外專百人”、“特聘教授”、教學名師、“青藍工程”、優青等近200人次;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優秀教學團隊和科技創新團隊11個。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注重能力、分型培養”的人才培養理念,以行業產業定專業布局,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定人才規格,以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定教學內容,培養卓越職教師資和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現有教育部產教融合創新基地、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江蘇省職教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實驗區、江蘇省重點建設產業學院、江蘇省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等省級以上人才培養平臺(項目)20余個(項),省級和國家級一流(品牌、特色)專業、一流(精品)課程、規劃(重點)教材等近120余個(門、部),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9項。近五年,學生在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各類科技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國家級、省級獎勵2500余項。建校以來,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了7萬多名畢業生,培訓了數萬名中高職教師及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 學校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和區域發展特色,優化學科結構,加強應用研究,形成了機械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教育學等一批引領性學科,打造了“職業技術教育”“資源循環利用”等學科亮點。現有江蘇省重點(培育、建設)學科7個,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示范機構、國家大學科技園分園、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高校重點(建設)實驗室等省級以上學科科研平臺20個。近五年,學校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近60項,其中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推廣類)二等獎1項,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主持承擔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60項,橫向科研課題1000多項,科研到賬經費3億多元,國家授權發明專利900余件。 學校充分發揮高校人才、資源和技術優勢,加強智庫建設,推進與行業企業產業的工程技術協同創新,加大產業從業人員技術技能培訓,關注地方文化傳承與創新,深化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社區)的多層次合作,與10多個省內外市、區建立校地戰略合作關系,與行業協會、知名企業、大院大所共建產學研基地160余家及研究機構40余家,與地方政府部門共建常州產業研究院、常州市名人研究院、常州市職業教育現代化智庫等多個研究平臺,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大力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積極引進國際先進辦學理念、標準和資源,重點打造以中德合作為主的國際合作辦學特色,先后與德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以色列、日本、韓國、哈薩克斯坦等國家,以及澳門、臺灣地區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緊密的合作與交流關系。每年選派專家學者赴德、英、法、美、加、澳、新、日、韓等國家以及港澳臺地區進行訪學或交流。聘請百余名外籍教師來校從事教學、科研活動。目前面向“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招收留學生。 學校獲得“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江蘇省高校和諧校園”“江蘇省師資隊伍建設先進高校”“江蘇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江蘇省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進入*,學校秉承“厚德、博學、篤行”的校訓,堅持應用型、地方性、國際化,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深度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緊貼行業產業發展需求,立足江蘇、服務長三角、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繼往開來、實干創新,朝著建設特色鮮明全國知名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奮斗目標闊步前進!(數據截至202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