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作為一種尚無法治愈但可預防的疾病,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向世界蔓延的猛烈趨勢。因此,只有建立起廣泛的國際合作,各國共同采取措施,才能有效地抑制艾滋病的流行。世界衛生組織為了在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中協調世界各國的行動,于1987年建立了預防艾滋病的專門機構,這一機構的名稱是全球預防和控制艾滋病規劃署(UHAIDS)。作為全球的協作象征,自1988年起規定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預防艾滋病日。
歷屆艾滋病日及主題
1988年“全球共討,征服有期”
(Join the Worldwide Effort)。
主題目的是要求世界各國廣泛開展預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動,使人人都了解艾滋病的嚴重危害和掌握預防艾滋病的知識。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公眾人人參與預防艾滋病活動,以爭取最后終止艾滋病流行。
1989年 “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相互關照” (Our Lives,Our World----Let's Take Care of Each Other)。
1990年“婦女和艾滋病”
(Women and AIDS)。
這個主題要求從國家這個高度,引起全世界對婦女這些特殊問題的重視,同時也突出了婦女參與全球與艾滋病作斗活動的必要性。
1991年“共同迎接艾滋病的挑戰”
(Sharing the Challenge)。
這個主題的目的在于呼吁各國政府都要行動起來承擔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責任。
1992年“預防艾滋病,全社會的責任”
(A Community Commitment)。
這個主題要求以社區為中心做好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人人都要參與預防艾滋病活動,而不應將此看作僅僅是衛生部門和醫務人員的任務。
1993年“時不我待,行動起”
(Time to Act)。
1989年以后,全世界艾滋病蔓延在加速。人類再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輕心了。特別是那些艾滋病疫情還不是很嚴重的國家更要分秒必爭,立即行動起來投入預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工作。
1994年“家庭與艾滋病”
(AIDS and the Family)。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要是每個家庭都能做好預防工作,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艾滋病的流行。
1995年“共享權益,同擔責任”
(Shared Right, Shared Responsibilites)。
在防治艾滋病的斗爭中,提出這個口號是為了要使每一個國家和每一個人都能分享防治艾滋病的物質和信息資源,有權獲取防治艾滋病的知識,有權得到物質幫助;同時,也有責任承擔相關的義務,把本國的、本機構的物資和信息資源提供給其它國家和機構分享。
1996年“同一世界,同一希望”
(One World, One Hope)。
這一主題的意思是共同努力防止艾滋病的傳播,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向所有其生命受到艾滋病流行侵害的人提供關懷和支持的社會。 為了更深入、更持久地在全球開展與艾滋病的斗爭,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決定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改為世界艾滋病運動。此舉的目的在于,在推廣和規劃兩個方面取得更實際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利用現有資源,確保成本的效益,并擴大在全世界動員工作的范圍和影響。
1997年“艾滋病與兒童”
(Children Living in a World with AIDS)。
此主題的中心是,年齡在18歲以下的人正生活在一個有艾滋病存在的世界中,他們正在對付的不僅是一些長期存在的問題和正在暴露于艾滋病流行的問題,他們還要對付由這次流行所導致的問題和直到現在還是成人所面臨的問題。
1998年“青少年??迎戰艾滋病的生力軍”
(Force for Change: World AIDS Campaign with Young People)。
這次運動的目的是動員青少年努力減少艾滋病的傳播,并加強對那些受到艾滋病傳染和影響的青少年的支持,促進和保護他們的人權。